不圆的足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14:59 瞭望东方周刊 | ||
没想到,在绿茵茵的足球场上会出现如此激烈的文明与文明的“冲突” 恶搞短片《中国队勇夺世界杯》最近在网上流行。据说上传仅仅一周,该片在首发网站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150万。作为自中国转播世界杯20多年来最为惨烈,对球迷冲击力最大的一次世界杯,恶搞无疑距离真正的理性相去太远。
欧洲铁甲军团的全面胜利、南美足球的过早出局、齐达内头撞马特拉奇、中国央视名嘴黄健翔的“解说事件”,等等,不但直接影响下届世界杯,影响今后的所有世界杯,甚至影响了人们对足球文明的理解。 足球市场机制的胜利 在本届世界杯赛上,球过三巡,进入半决赛的是清一色的欧洲劲旅,南美、北美、非洲、亚太足球纷纷落马出局,世界杯打成了“欧洲杯”。在收看现场,在赛后交流中,不少朋友智者见智曰: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南美足球过分强调个人技术,例如巴西队连板凳队员都是球星,但却抵挡不住个人技术虽逊一筹,但整体攻则有力、守则不漏的欧洲强队。意大利、法国队的进攻与防守已近无懈可击,对方出现空档,立刻有人打入;本队出现空档,立即有人补上。靠明星支撑的艺术足球时代结束了。 这是欧洲足球市场机制的胜利。 试想,如果没有意甲联赛、德甲联赛、西甲联赛和欧锦赛这“三甲一锦”,欧洲队会强大到如此地步吗? 联赛制的形成与完善使欧洲足球领先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足球,会员制又使白皮肤、棕皮肤、黑皮肤、黄皮肤的大牌球星身价连城。大罗、小罗也好,非洲、亚洲的球星也好,不过是欧洲足球联赛机制这架机器的一个部件,在飞速的转动中,各个部件都受到了锻炼,得到了荣誉和身价。然而真正受到锻炼和受益的,是这台机器的主机及其制造者。 文明的“冲突” 人们看球,看什么,无外乎一看人体是如何美丽地摆弄足球,此,巴西人为上;二看射门,此,欧洲人为上。现在,人心似乎在发冷,这不仅是现在的足球,技巧与射门矛盾了,你想看技巧,看不到射门了;你想看射门,看不到技巧了。更是因为,足球的唯美主义和功利主义碰车了。 玩味着十六分之一决赛以来的比赛场面,也许会得出另一个痛苦的结论:艺术足球阳痿了,而功利足球则雄气十足。足球市场机制把欧洲球队推上了辉煌的顶峰,同时也培养了太多的功利。一场决赛就可使获胜队员富甲终身,人们在欧洲球队迅猛的进攻中可以看到效率,也可看到功利。许多人在思索,世界杯已举办了十八届,这是不是已经开始变质变味?欧洲人把功利赤裸裸地亮在世人面前。 没想到,在绿茵茵的足球场上会出现如此激烈的文明与文明的“冲突”。 久来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南美足球与欧洲足球的对话。这是当今世界现代足球的两大流派。当然,南美球队中也有接近欧洲风格的球队,比如阿根廷队就因其西班牙后裔较多而打法较巴西队硬朗;欧洲球队中也不乏接近南美风格的球队,讲究个人技术。除风格之外,我倒喜欢南美足球,觉得更文明一些。 南美足球当然也有丑陋的东西,但落进我们眼睛和耳朵中的是意大利的足球丑闻,是英国和德国的足球流氓,是世界杯决赛中,齐达内因马特拉奇侮辱其姐用头顶马遭红牌罚下。足球市场机制把欧洲球队推上了辉煌的顶峰,同时也培养了太多的功利。人们在欧洲球队迅猛的进攻中可以看到效率,也可看到功利,可以看到英雄,也可看到小人。 也许马特拉齐开始时拉齐达内的衣裳,目的就是为了说出那几句蓄谋已久的恶毒语言。也许这并非马特拉齐的主意,说不定是意大利队的事先预谋,当他们的脚力无法战胜法国队时就用嘴力,用恶毒的语言摧垮法国队的旗帜—— 齐达内的斗志。他们达到了目的。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历史上对付英雄的手段历来只有两种,战斗和中伤。齐达内的反应是直率的,草率的,结果是自己中箭倒下。精通足球规则的裁判把齐达内红牌罚下。假若足球场上有道德裁判,被罚下的很可能是马特拉齐。 故事发生在欧洲球队中间,依然是文明的冲突。 黄健翔的“解说事件”也在撕拉着中国球迷脑袋里的文明冲突。当比赛中,作为解说员的黄健翔喊出那几句人人都知道了的话时,我惊愕了。 我们不满黄健翔的冲动,因为这是给几亿中国球迷解说时显现出来的冲动,你在家看球说什么不会有人提意见,这是想法之一。作为一名央视的主持人,你当然可以摆脱老套,潇洒一点,可以尽表豪爽,但不要露出浅薄。那样欢呼,不是一个人的浅薄。这是想法之二。上述种种,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谁都不必太认真,这是想法之三。 中国足球上不去,怪“我” 这个“我”是个大我。你,我,他。 最主要的,是“我”不关心足球。笔者曾在一个市长与家长兼而有之的氛围内袒露看法:当市长的不抓建球场,宁可把地用来做形象工程也不建球场,当家长的个个盯着送孩子上大学、读硕士、博士,没有几人愿把孩子送到足球场上。具体的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工作中,没有几个人关注足球,这是中国足球上不去的最关键之处,最根本之处。 怨体制?谁都不修球场,孩子们没地方踢球,体制再好也白搭;怨球员?你的孩子本来更适合踢球,却进学府走仕途,凭什么指望别人家的十几个孩子把足球送进外国球队的大门。 说到底,足球、足球体制都是植物。培养植物生长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需要改良的是土壤,是我们的足球文化。到巴西一看,下午、晚上、胡同里的小球场上跑满了踢球的孩子。一位巴西人对我说,我的孩子身体相当棒,我对他讲,将来干什么再说,你先踢好球。听者恍然大悟。难怪欧洲、南美球队踢得好,原来人家的足球文化土壤比我们丰厚得多。没土壤哪来的植物。 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国粹—— 乒乓球,同样可以佐证这个道理。看看我们的小学校里,那一排排用水泥砌起来的乒乓球桌,看看我们的办公室,再紧张也要挤出一间作乒乓球赛,就可以理解中国人一次次把乒乓球世锦赛七个奖杯统统揽在怀中该是多么理所当然了。中国有这个文化土壤呀。 文化,“文”是内核,“化”是普遍性,是影响力。有了这个“化”,想上什么很容易,没有这个“化”,搞什么都是空中楼阁。 话又说回来,中国人又何必把“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把夺得更多领域的更多金牌看得那么重。一个需要金牌支撑的民族是一个虚弱的民族。 君不见,美国足球队在近两届世界杯赛上踢得不错,可在更长的时间内,观众在世界杯上是看不到美国队影子的,可这一点也不影响美国是个世界强国,而且是个世界体育强国。 道理就是这样,成功将属于那些冷静思索、勤奋努力的人群,浮躁、空想不会带来任何收获。日本人不也是这样吗?我们赞赏日本队近几年的迅猛进步,他们取得了荣誉。但此次在世界杯上失利后,他们又显露出浮躁和浅薄。不是有日本媒体埋怨巴西教练济科吗,“数亿日元的支出,并没有换来日本足球质的飞跃。”济科是神仙? 日本人一激动就容易乱了方寸。指望巴西教练济科能在日本培养出一支战则必胜的足球“洋花”,这只能是日本人的一厢热望。 说来说去,还是浮躁,日本足球的症结也是文化土壤问题,也应怪“我”。 (作者为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