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个“拆”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6:13 新世纪周刊 | ||
好大一个“拆”字 本刊记者/王巧玲 “拆”是当下中国城市中最普及、最霸道的词语
“四眼”助理拿出一罐喷漆,在墙上喷下了一个大大的“拆”字。这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大字了,文盲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拆”是目前中国城市中最普及、最广泛运用、最霸道的词。它出现在大街小巷里,有红色的,有白色的,有写得好看的,有写得难看的,它是阅读中国城市的关键字。 城市在不停的“拆”中变得面目全非。城墙拆了、胡同拆了、四合院拆了、庙宇拆了、角楼拆了、石库门拆了……现实和影片合而为一,电影中那座古老的庙宇也将被拆去,取而代之的会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酒店式公寓。 故事的发生地重庆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都成了巨大的工地。城市,每日每夜都在紧张的施工当中,四处都是被绿布遮盖的没有完工的庞大建筑和高高的铁架子。四眼助理说“早死早超生”,而城市的居民则说“早晚都要拆”。中国城市正照着国际大都市的样板大刀阔斧地改造自己,像失去控制的机器,停不下来。艺术家王劲松的《百拆图》是城市最真实的文化图景,中国成了“拆那”。对于四眼助理的那个“拆”字,很多中国人已麻木了。 标语的历史 中国人有写标语的传统,对标语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结,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散布着大量有中国特色的标语。标语是时代的口号,是时代的注脚。 “打倒孔家店”的标语,记录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后来的“抵制日货”、“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记录了抗日战争艰苦卓绝。而在“文革”中,整个中国变成了标语的海洋。那时的标语分红、白两类。红色标语是正面宣传,如“誓死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白色标语类似大字报,通常是批斗“阶级敌人”的战书。常见的有“舍得一身剐,敢把×××拉下马”、“×××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砸烂×××的狗头”。这些标语同样也记录了那段特殊的历史、那个疯狂的年代。 时代变了,标语的内容也变了。在紧抓计划生育的八九十年代,大量的宣传计划生育的标语散布在中国大地。比如耳熟能详的“贫困山区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只生一个好”、“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见证怀孕,持证生育”等等。 中国人从小就生活在标语的世界里,受着各种各样标语的教育。上学时,教室墙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间就是生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每天都在督促着学生们。 走在大街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等标语,让人人觉得自己是个重要角色。 当然,标语却并不总是严肃响亮的口号,也可以是“此处禁止大小便”、“便后请冲水”之类,都能从中看到某种时代的精神和潮流。 霸道的标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教授曾对全国各地的标语进行收集,著有《口号万岁》一书,他说:“汉语具有凝练、精辟的艺术性特点,容易写成口号,而中国人具有喜欢‘诀窍’、喜欢‘念咒’的集体无意识,所以,口号就在20世纪的中国特别发达。口号是我们永远打不倒的,相反地,永远是口号打倒我们。” 回到《疯狂的石头》。那个大大的“拆”字,的确把很多人都“打倒”了。 在写着“拆”字的墙体上,一条大大的标语映入眼帘:“精心安排今天明天后天”。写这条标语的人显然做事非常规矩并擅长人生规划,但显然缺乏思考。在这个影片中,谁能把明天后天的事安排了?道哥不知道自己明天会被车撞死,地产大亨不知道自己明天会被国际大盗杀死,包士宏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勇抓大盗的英雄。而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知道明天的房价会不会涨,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失业,不知道明天亲密爱人会不会出轨,不知道明天火星会不会撞地球,不知道明天世界末日会不会来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让人无法安排。 影片中工艺品厂的破败厂房里,挂着这样一条标语:“解放思想,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时俱进”。这个工厂和现实中的很多国有企业一个样,好几个月开不出工资,工人面临下岗。“善于思考”的谢厂长本想“翡翠搭台,经济唱戏”,来挽救厂子,但最后却“与时俱进”,把厂子卖了。再看看这条标语,端的是意味深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