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学术腐败难解中国人的“诺奖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12:00 光明网
陈强

  前天下午,全国政协科技界别举行了第一次联组讨论会,在会上发言的8名委员中,有5位都谈到了学术腐败、学术造假问题。列席会议的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当场表示,“浮躁的学术风气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一些论文数据弄虚造假真的超出我的想象!”(3月10日《京华时报》)

  说到学术,不由使人想起诺贝尔奖,也想起了中国人的“诺奖情结”。从揭露出的
学术腐败现象,给出了一个难解中国人“诺奖情结”的理由。

  有人说,中国需要一次诺贝尔奖,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科学界的崇高地位,也不是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或面子问题,而在于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何去争取在世界上所处的科技地位。

  但毋庸置疑的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

  再看一看我国当前的学术腐败现象是何等的惊人。腐败现象一:领导读博一路绿灯;腐败现象二:3000万投资“永动机”;腐败现象三:为发论文花钱参会。前两种学术腐败与权力联姻,后一种学术腐败则与金钱结亲。与权力与金钱划起等号的学术,连起码的真实性都没有了,还谈何学术价值。连SCI(指《科学引文索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之一)都被金钱收买了,还谈何权威。这样的学术又怎能通过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严格评审。

  对学术腐败现象,也许会有人象为医疗腐败辩解那样,为学术腐败辩解,也许会有人说,学术腐败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呀,韩国的黄禹锡也进行学术造假了呀等等,似乎振振有词。但是黄禹锡为学术造假付出了惨痛代价,不但辞去首尔大学教授之职,并就造假事件向外界道歉。而我们中国那些进行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的学者、教授,有谁辞去教授之职,又有谁站出来向社会向公众道歉了呢?我觉得倒是韩国学术打假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据统计,平均一个国家在建国30年内,就有第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年了,为何竟没有一位中国本土科学家戴上这顶科学皇冠?恐怕不消除学术腐败现象,中国人的“诺奖情结”将遥遥无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