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EMBA”荒谬得不可思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09:46 南方网 | ||
马龙生 动辄需要上万元的幼儿EMBA课程刚登陆沪上。公文数学、公文英语、语文、天文学、经济学、自然……这些丰富的课程都是为那些3岁至6岁的孩子开设的,它们还有一个诱人的名字:EMBA。 看到这条新闻,笔者首先感受的,就是商家的“借势误导”,家长的“盲目跟风”,孩子的无辜无奈。商家与家长的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为社会的浮躁起到了相当程度的推
其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理。尽管绝大多数人“望”了半天,也未必能“望”出什么,可就是不死这个心,这正是商家寻找商机的最大基础;其二,“望”之心切而导致强烈的“抢到篮里就是菜”的非理性行为。很多家长根本不懂教育成才规律,对社会信息不知过滤与梳理,只知一味地轻信与跟风。试想,一个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真正一路“重点”下来的又有多少?我记得有人做过一个统计:重点小学能够升入档次对应的重点初中者不过50%-60%;而在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之间,其升入比例更是依“高”递减的。因此,家长强烈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心理,完全是一场赢率很低的赌博———起跑线上即使真的没输,一路赢下去同样没有保证。其三,如今孩子上什么档次的学校,已成了一些家长赖以炫耀的“面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也夹杂着家长们不少的“争脸”心理。 这些年,名校“打个喷嚏都是新闻”,招生简章中的自吹自擂比比皆是,升学率、就业率的“掺水使假”层出不穷,中小学名校甚至名幼儿园的复习材料、应考指南之类,都在抓住家长的心理大赚其钱。而教育专家“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很可能成为最后输家”的教育箴言,却在社会上微弱得可以忽略不计。 笔者以为,到了高考阶段,学生们紧张一些还情有可原,那不仅是因为高考具有某种命运转折的意味,也因为高考学生大多已过成人线,适当承受些压力并非不科学。而类似“幼儿EMBA”这样的疯狂,却让人觉得荒谬得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