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从李敖嘲骂余光中说开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11:32 云网

  张雪峰

  两岸同文同种,一脉相承。文化作为连接的纽带,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根深蒂固,深入人心,这是任何人无法割断的。在台湾,我们同样过春节、一起拜妈祖,方言是闽南话,“中国文化哪会那么容易被去掉?!”余光中先生断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4月9日<<中国新闻网>>)

  李敖在一文中,曾嘲骂余光中是骗子,所作之诗是狗屁,说余光中只会招摇撞骗,读并喜爱他诗的人素养肯定不高。两位都是我喜欢的台湾的文化人,指责李敖的狂妄和无理犹如拿着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不可为之,与李敖一起数落余光中的诗的虚无与缥缈,也不大现实。两人之间的较真,外人最好不可掺入。既这样,暂且把李敖的嘲骂搁置一边,来说说我心中的余光中吧!

  余老,今年七十有八,稀疏的银发、清癯的身躯、清晰的皱纹,述说着他自己的沧海桑田。记住余光中这个名字,源于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
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从此扎根于你我心中,每每读起,涌起的除了一份深沉的感动,还有了那抹不去的乡愁中的文化。人们说,在余光中的诗里,乡愁已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愁字上,愁只是一个符号,在这个符号的背后,是余光中对五千年文化的深深眷恋。

  1992年,余光中四十二年后,回归故里,当踏上这片土地时,他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岁月让一个人衰老,却令其毋忘乡亲,更思故土。文化人对故土的思念也许是最真挚,也是最痛苦的,因为他承受着他人无法想象到的文化的割断之痛,余光中,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思念中,高唱着唐诗宋词,因为那里有着文化人的根,那里有着文化人最切肤的不舍。

  满头银发的余光中,曾讲述:“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大陆母亲给了他生命,给了他延续生命的文化精髓,于是他开始谈述心中的乡情。他是这样诠释乡情的,“乡情落实于地理与人民,弥漫于历史与文化,其中有实有虚,有形有神,必须兼容,才能立体”。立体的乡情,我们不曾触摸到,可却能深深地感受到,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抹不去的历史与文化。

  带着那份对五千年文化的极度眷恋,余光中又吟唱着,“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

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长江哺育着每一个中国人,长江养育着每一个炎黄子孙,无论你是身居海外,还是暂居台湾,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长江之水永远是甘醇的甜酒,喝了终身不忘。秋天的海棠华,犹如沸腾的血液,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流淌着。

  余光中,就是这样以他优美的文字,来倾诉着对祖国母亲的感恩,来述说着对母体文化的眷恋之情。在海口演讲时,从来不谈政治的余光中,表达了自己对政治与文化的看法,不能因为五十年的政治而抛却五千年的文化,文化中的眷恋之愁,是五十年的政治所无法割裂的。

  余光中,从诗人的独特角度,阐释着政治与文化的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感受到,在大一统的文化面前,政治其实是很渺小的。在余光中看来,因为有了五千年的文化,才有了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因为有了五千年思想沉淀下的中华精神,才会有我们这个国家生生不息地强大和富饶。

  从这看来,余光中不是骗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实人,他告诉每一个人应如何去爱自己的国家,应如何去眷恋自己的文化。也许李敖先生确实太偏执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