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为什么会出现“科研老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09:45 南方网
  谭雄伟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强调,“对‘科研老板’,我们科学院历来都是反对的”,虽然,“我也不能否认在科学院内部或许还存在着这种现象,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现象在科学院是没有土壤、没有法理依据的”。(4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也许,科学院没有“科研老板”现象的土壤,但“科研老板”在某些领域的存在是
不可否认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科研老板”呢?

  所谓“科研老板”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科研人员,却担负着项目公关任务;他们几乎不在一线搞科研,可往往能拿到科研项目。这些人中有国内培养起来的科研工作者,也有一部分是从国外回来的。他们曾经在科研第一线做出过成绩,可现在不再亲自搞科研。他们获得了各种国家级的头衔和荣誉,被提拔到一些科研部门的领导岗位,逐步脱离了科研第一线,经常“飞来飞去”。这些人通过不同渠道积累了各种关系,荣誉和头衔成了他们进行公关的必要工具。以自己的名义拿到大把的项目资金,自己并不参与研究,而是层层发包,或给同事,或给学生,然后又把承包项目单位的成果集中到自己的头上,成为拿到更多更大项目的资本。

  显然,“科研老板”已经把科研变成了经营。某研究所所长透露:“这样的人在单位往往还比较吃香,没有他们,很多项目的确无法拉来,没有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究其原因,“科研老板”现象的出现,与目前的项目审批制有关。主管部门及其相关人员拥有太大的资源分配权及项目审批权,又缺乏公开透明的项目审批程序,留下了较大的寻租空间。那些与掌握科研资源分配权的人关系密切者,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通过“终南捷径”得到科研资源。一言以蔽之,项目批复过程的不透明,催生了科学界的“新职业”——“科研老板”。

  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在谈到计算机技术时警告说,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确实有了巨大进步,但是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反而比50多年前增大,“这种差距仍有着继续增加的趋势”。(据新华社2005年7月24日报道)

  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是因为科研缺钱。其实,对于中国的科研事业而言,缺少的不仅仅是金钱,我们还缺乏科学合理的科研资源分配政策。因此,要消除“科研老板”现象,就必须革除现行研究资源分配方面的弊病,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公开透明项目审批程序,建立科学合理的科学研究资源分配政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