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饶了“读错字”的余秋雨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09:16 温州新闻网 | ||
连续三年担任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综合素质考官的余秋雨,在对一场比赛的点评过程中提及“仁者乐山”一词时,把“乐( y ao)”说成了“le”,把杯水车薪的“车(che)”念成了“ j u”,一时间引来了十万多条短信,内容都是指责余秋雨作为权威,不应该念错字,实在对不起观众。(5月8日《上海青年报》) 据说,余秋雨对此的反应是:“多大的事啊,要用炮轰?”说实话,笔者也觉得,
不错,作为一个知名学者,面对亿万电视观众,应当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慎之又慎。然而,学者名人也是人,既然是人,孰能无过?且不说余先生吐字发音的对错,退一步说,假使是错了,也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我们何必将其一棒子打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说话写文章绝对没有错误,要求学者乃至名人100%正确,真的是太苛刻了。 何况,读音这种东西本身又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科学,有明显的对错之分,古语今用的一些词汇,其读音谁对谁错,向来都是争议不止。而且,一些古语的读法,现在多数都已经变更,这就导致后人约定俗成都跟着念错了,仅这“乐”字,全国很多地方很多人都“le”、“ y ao”、“ y ue”、“luo”不分。以“千里走单骑”为例,现在大家都读的是“ q i”而不是古代的“ j i”,为何?因为从古到今文化不断发展,人们的读音也随着不断发展,有些文字在发展中还逐渐淘汰了原来的读音,所以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人们摒弃了以前的读法y ao(喜好、喜爱之意),而读成le。 笔者认为,勇于挑战权威甚至反对权威并没有错,但切莫将这种社会风气放大成自以为是地、习惯性地拿着放大镜来审视人家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我们无权要求专家都成为圣人,对别人过于求全责备,反而显得自己太过于不够谦虚和小气量。挑别人毛病容易,但要把别人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真的是一件难事。 来源:《半岛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