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普嘉:徐静蕾是糠,韩浩月是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9:03 温州新闻网

  看到5月30日《中国经济时报》一篇署名为“古清生”的文章《博客:从韩浩月到徐静蕾》,通篇文章充斥着对徐静蕾等名人博客的不屑,他以为很多博客都是垃圾站,徐静蕾的博客如同中学生写的流水帐,毫无意义。然后他又拿韩浩月的博客与之比较,得出“徐静蕾是糠,韩浩月是米,是一百吨糠和一斤米的关系,他情愿吃一斤米也不吃一百吨糠。 ”的结论。最后大声疾呼“生命宝贵,应该远离垃圾,或者远离徐静蕾。”

  古清生对日点击量超过一万的名人博客的排斥泛着一肚子的酸水,酸是酸得呢。我想假如古清生的博客也达到了高的点击率,就不会如此发难名人博客了。他不知道徐静蕾,反问韩浩月“徐静蕾。这个名字,有些像个中学女教师,是不是学生多啊?”真是贻笑大方。在中国,徐静蕾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可以算是一道常识题,那么博学的古清生竟然不知道?他反观韩浩月的博客,“韩浩月的博客点击率低多了,低得有些对不住他的青年诗人、散文家特别是《博客》主编的名份。”(同上引用)“韩浩月是谁?”这肯定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如果没有古清生的推介,恐怕笔者到现在还不知道韩浩月的身份。想想这也正常,韩浩月是编辑,是做幕后工作的,默默无闻本属正常;而徐静蕾是演员兼导演,是明星。光鲜的外表成天抛头露面的,不晓得反倒是奇怪了。

  我设想了一个有趣的场景:古清生站在青年歌手大赛的舞台上回答问题,问“徐静蕾是谁?”古清生回答不出,编了一个“女教师”的答案,台下哗然。另外的歌手被问到:“韩浩月是谁?”答不出,余秋雨评委开始解释了:“这个问题有些难为选手了,韩浩月是……”第二天,时评家开始发言了:“我们要看到古清生是原生态歌手,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看不到电影、电视和报纸新闻,不知道徐静蕾不是他的错,而他可以天天看到乡村女教师,出于对女教师的尊重,他想拥有那么多爱戴者的人一定是个教师,于是‘女教师’的答案脱口而出。我们政府有责任下大力气做到信息的普及,至少要让每个村都能拥有一份报纸。”同时,观众也强烈质疑青歌赛知识问答题的难度,打电话给监审组,要求严格控制“韩浩月”等生僻的问题的出现。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品位,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圈子。古清生喜欢韩浩月等人的博客文章无可厚非。他觉得有深度的文章符合自己的审美,那就自己自娱自乐好了,毕竟阳春白雪是属于少数人的。但把徐静蕾的文字比做糟糠,比做垃圾,呼吁读者“珍爱生命,远离垃圾”就显得有失公允了。喜欢“老徐博客”的读者恐怕绝大部分不是弱智吧?对一个人的喜爱或者对一件事的热中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老徐的博客”之所以能够博得高点击率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

  笔者的博客《还原到别处》至今已经辛勤耕耘了两年多了还未超过10万的访问量,但在我的“友情连接”里并连接了最火热的网络红人的博客,比如“老徐的博客”、“毒药”、“舞女木木”,也添加了许多朋友和校友的博客,也不乏写评论的人的博客。也许我喜欢形形色色的人,视角多元化后,心态也就平和了。对高访问量的博客最多只会羡慕,不会妒忌,无端对名人博客灌“酸水”,更不会把所有高访问量的博客文章比做“垃圾”。

  最后我给《博客》主编韩浩月提个建议:要办好《博客》杂志,首先要理解博客的文化和精神。博客被称做“个人媒体”,当然希望影响力越大越好,个人媒体的影响力的衡量标准首当其冲的便是“访问量”。博客更多是“草根”的,叙述的是小人物的每天的心情和生活,同时看客也分享这博客主人的快乐忧伤,甚至满足一下小小的窥私欲。老徐的博客之所以成功,她的影响力是个因素,但更关键的在于她的平易近人,把看客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以流水账的形式在表达自己的态度,不介意自己率性的文字偶尔说出自己的小秘密。从老徐的博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徐静蕾。博客的读者忙完一天的事务,就想着身心放松,娱乐一下,这时候通俗简单的文字比深奥难懂的文字更有吸引力。[稿源:红网][作者:普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