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转系热需要冷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20:06 中国青年杂志

  文-高皓 图-高皓 提供

  高皓,2001年辽宁省高考理科第三名,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现在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本科期间曾获得6项清华校设奖学金、多项科技竞赛奖以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副主席。

  热潮涌动

  对那些不满意自己专业的大一新生而言,“转系”是自己进入大学校园后直面的第一个重大选择。申请、笔试、面试、张榜,宿舍卧谈、夜不能寐、左右权衡、层层选拔……这段时间的光荣与梦想、彷徨与混乱都在不断试探自己的价值判断底线。

  转系带来的变化不仅是教室课表的不同,寝室班级的更换,还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4年的播种耕耘和更遥远的职业走向。

  以我所处的学校为例,每年转系总能爆出几个奇人奇事,不由让人张大嘴巴。有两个本科同学,都是女生,一个原来在法学院,一个在新闻传播学院,大二刚开学就转到了自动化系,从大一的纯文字阅读跳到抽象的概念符号,微积分、线性代数、电路原理都得从头学起,可是功课学得还是让很多聪明的男生汗颜。

  有从文科转到工科的,自然也有相反的方向。有位师兄,大一在水利系,大二转到了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到了公共管理学院,短短几年,横跨工、文、管,不但视野开阔,而且精力充沛,活跃在清华各个学生组织内。

  2006年3月底,香港科技大学来北京召开本科生招生宣讲会。当天真是人头攒动,300多人的大厅根本挤不下,最后不得不另外开了一个差不多大的会场。热热闹闹的大背景下,有一个问题被一次又一次地提起:孩子选择什么专业好?

  科大国际及中国内地学生事务主任朱力径博士全权负责科大在内地的招生工作,我因为在香港交换学习的经历有幸成为朱博士的忘年交。听了我说的清华转系版本,朱博士讲了一个“香港制造”的故事。

  某年香港大学录取了一名“10A”状元,就是10门课程成绩全优,每年在港所有中学毕业生中有10人左右,大概相当于大陆的省级高考状元吧,是全港大学竞相录取的争夺对象。历年的状元都进入热门的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可是这位女状元却不为所动,不追潮流,一门心思要学心理学。朱博士相当敬佩这位瘦小女生的铮铮主见,真是好样的,将来必成大器!这位“10A”状元的另类选择也成为当年香港的新闻热点。哪知只过一年,这位状元又重新进入公众的视线,原来她最后还是决定转入商学院,于是很多人心目中力排众议、挑战世俗的英雄形象从此黯然退场。

  转系四种

  面对浩浩荡荡的转系大军,不禁有人发问:为什么考上大学了还要折腾来折腾去?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专业里不好吗?可是局外人毕竟雾里看花,很难透过热闹的宏观现象看清每一位同学的微观选择。在我看来,转专业大致有这样几种原因。

  一是“曲线救国”。先考上理想中的大学,进了校门再说,哪怕被调剂到自己听都没听说过的专业。有心人只要大一好好打拼一年,卧薪尝胆,拿着全班排名前三的金色成绩单惊人一跳,最终天道酬勤,就可以成功转入理想专业,长长舒一口气。

  二是“幡然醒悟”。现在的专业名字一个比一个动听,不少同学高中时对各专业并不了解,仅凭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媒体上热炒的几个专业作选择,结果进校之后发现宣传文章超级乐观,预测相当大胆,现实远非如此,自然要离开伤心地。

  三是“兴趣游移”。有些同学当初报志愿时,初生牛犊不怕虎,认准了自己的兴趣就往上填,不少同学报考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就因为高中时学这些科目游刃有余。进大学后才发现跟自己当年想的并不是一回事儿,只得重新上路,追寻理想中的栖身之所。

  四是“外力促变”。家庭的压力、社会的舆论渐渐地引发自己思想上的变化。“隔壁小辉学的是最热门的专业!”“有转系的资本为什么不转?”一个人的防波堤被世俗的海洋淹没,最终摇桨划离自己最初的选择。

  不管怎么躁动不安、爱恨交织,转系毕竟提供了一次再选择的机会。如果你真的认为转专业是一件极端重要的事情,为这事儿茶饭不思、衣带渐宽,那你要做的就是把眼前的功课做好,抓住一切可能转系的机会,否则,总有一天会后悔。

  还记得2003年夏天那个成为新闻焦点的清华博士生刘立早吗?刘立早当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被保送入清华直接攻读博士。但他作出的决定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退学复读!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啃完高中的全部课程,再入清华,考进建筑学院重新开始本科学习。刘立早是因为不喜欢化工才选择退学的,可是,他本来可以不用承受落榜的巨大风险和至少3年时间的“沉没成本”。浙大允许学生大二开学时转专业,但刘立早大一学业荒废了,成绩达不到转专业的要求,只能在时隔4年之后以退学高考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赌一把了。

  后转系时代

  不管怎么说,转系的机会只有一次,总有人转系成功,也总有人留在本系。在转系潮退去之后,曾经经历过惊涛拍岸的同学身上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转系成功的同学大多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继续保持勤奋苦学的劲头,即使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新专业,学得同样出色,令人钦佩。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03级有一位从计算机系转来的同学,大一时是计算机年级第一名,转系后,不但要跟上大二的进度,还要自己补修经管大一的基础课。尽管如此,他大学3年的所有课程成绩仍然是金融系的第一名,并且平均分比第二名高了整整1分!转来的同学普遍更加刻苦,这在无形中为原专业同学增加了压力。大家不敢小看新转来的同学,只能暗自努力,快马加鞭。

  事情还有另外一个极端。有同学觉得成功地转到了理想的专业,终于船到码头,可以歇一歇了。这一歇可不要紧,醒过神儿来才发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我们这一届就有一位转来自动化系的同学,在原专业里名列前茅,可是到了新班级之后,不跟新同学接触,整天把自己憋在宿舍里,废寝忘食地打网络游戏,结果生活邋遢不堪,成绩一落千丈,还有功课挂起了红灯。

  还有些有意思的转系故事,古灵精怪,却又引人遐思。有一位同学,当年是某省高考状元,考入经管金融系。恰逢杨振宁博士出席开学典礼,不禁为大师风范倾倒,遂投入杨公门下,转入清华基础科学班(当年该班由杨振宁出任班主任)。哪知基础课还没上到一年,却发现自己坐不住科学殿堂的冷板凳,还是要回到经济建设的热炕头,但学校毕竟不是自家开的,哪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在申请转回金融系被拒绝后,这位状元只能在完成数理功课之余,坐在原来经管的同学中做一名旁听生。

  还有位女生从建筑学院转入自动化系,不少人很诧异她的选择:女孩子做文理交融的建筑多好,为何跑到纯工科的系里跟男生同台竞技?可毕竟得尊重人家自己作出的决定。这名女同学转来后还被保送上了自动化的研究生,谁知研究生一年级她却申请退学,理由是“自动化搞的东西没意思,不适合我”。大家再次大跌眼镜。

  转系是一件大事,自己得为自己负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需要仔细思量,权衡利弊,来不得儿戏。就算是自己有转系的条件,也不能草率决定,未来不确定的结局,只能自己承受。

  那些没有抓住转系机会的同学,只要理想在前,脚踏实地,也同样能做得漂亮。有一个师弟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人文学院就读,却自学计算机,大二时即成为两家IT公司的CTO;他出身县城,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上大学的短短几年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家的财务状况,身家百万。他没有转到计算机系,没有计算机专业那么优越的学习条件,却因为努力和坚持实现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转系前全面了解,争取作出无悔的选择;转系成功,就要从零开始,继续保持进取的心态;转不成功也不要懊恼沮丧,因为你的征途才刚刚起步。

  转系热的冷思考

  当年报考清华时,招生宣传材料上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学什么并不那么重要,学得最好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不同人对专业的弹性和适应能力远远超过我们能够想像的程度。嘴上说喜欢或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同学,学习下来的结果往往相反,可见,关键仍在于自身是否努力。

  即使学得没有那么好,我们也同样可以有着远大的前途,因为就连小布什自己都说:“如果你是耶鲁的C等生,不要担心,这意味着你将来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即使你没有完成学业,你还可能成为美国的副总统(美国现任副总统切尼因成绩太差从耶鲁大学辍学)。”

  潮涨潮落,热门专业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过境迁,适时变换自然无可厚非,不过转专业并非唯一路径。事实上,无论在什么领域,高端人才在市场上总是供不应求的。这个暑期我在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实习,该公司发布过一份名为《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的报告,其中有一个惊人的结论:“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 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未来3年,大中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大约需要人才70万~80万人,如果算上所有外资企业和优秀的中国公司,大约需要200万~300万人;而未来3年,中国大约有1100万~1200万名大学生毕业,仅以工程师为例,就将拥有160万名年轻的专业人士,然而,被访问的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都认为,此类职位的求职者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教育体系偏重理论,和欧洲或北美的工程类大学毕业生相比,中国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经验。另外,英语差是跨国公司拒绝录用中国求职者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是高端人才的严重不足,企业和毕业生都在焦急等待。由于连续几年的扩招,财经类专业在全国已泛滥成灾,几乎所有的大学、学院,也不管是否有师资力量和教学基础,全都上马了相关专业。可在许多财经类毕业生急急忙忙找工作的同时,早在前一年秋冬之际,行业内的领先公司就花高薪把它们需要的人才一抢而空。“学什么并不那么重要,学得最好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是否转系成功,也不论你是否身处热门专业,现在要做的只是做好积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让社会眼前一亮的一流人才。

  我的专业我做主

  我本科在清华读自动化,研究生却被保送到经管学院,与此同时还在北大同时修读经济学双学位。不少同学对我转专业的经历很感兴趣,那我就报告一下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自动化专业,是清华最热门、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几个专业之一,每年都能录取不少省高考状元。转专业的代价不可谓不大,由于本科阶段基本没学过经济管理,研究生期间得补上大量的基础课程,现在我晚上周末的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花费的时间比其他经管的同学课程多出一倍。

  尽管如此,我还是为自己的这个决定而感到高兴,因为我知道,这是适合自己的选择。

  大三下学期,我曾被清华选为交换生去香港科技大学学习半年,在科大的自动化研究中心做研究助理,中心主任李泽湘教授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是国际上并联机构工业机器人方面的权威,在学术界颇有声望,实验室研究条件也很好。

  但我发现,在实验室里,总有那么一些人,或者是本科生、或者是研究生,对自动化领域是那样地着迷,为了研究可以吃住在实验室,几天几夜通宵达旦。我一直持这么一种观念:不管做什么,都要争取做到最好。但我发现,在工程领域,做到最好的应该是那些对技术如此痴迷、如此狂热的同学,很显然,我和他们不是一类。

  正是基于这种隐忧,我下决心要换一个专业。

  正是基于亲身经历和反复思考,对是否适合在自动化领域研究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作出了转专业的决定。我一直渴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更多的人受益,而经济管理这个现代社会最活跃的领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财经》等都是我最喜欢看的报刊,陪伴我度过了大学里的快乐时光,对经济学有了自己的见解;从班长到学通社记者、从系学生会部长到校学生会副主席,学生工作的经历让我对管理学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于是,在保送研究生时,我毅然决定试试经管学院,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