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青少年的审美观在“苍蝇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4:37 四川在线 | ||
据3月8日人民网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鬼才”魏明伦先生日前在座谈会上先是狠批“老鼠爱大米”,又对超女表示质疑,认为我们的青少年正在由“审美”转向“逐臭”,审美观由“蝴蝶化”转为“苍蝇化”。当我们惊诧于先生出语之刻薄时,也不得不膺服于他的真知灼见。同时,我们也应惊问:是谁让我们青少年的审美观在日益“苍蝇化”?
毋庸置疑,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跟风成瘾的浮华年代。先是过去人人喊打的“老鼠”竟然取代“蝴蝶”成为爱情的意象,接着过去人人痛恨的“披着羊皮的狼”也堂而皇之成为深爱的代名词。当大话、水煮名著成为青少年阅读的一种时尚,下半身写作成为畅销的惟一砝码。当《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春运帝国》等恶搞影视剧的网络短剧点击率疯狂上扬,主角却因此一炮走红;当芙蓉姐姐之流借助虚拟网络一举成名;当《信了你的邪》等说唱歌曲在网络上“红得像蕃茄”。当青少年连自己的父母生日都不记得,而一厢情愿地把所有热情寄托在一个与己无关的超女身上。当一些“粉丝”高举偶像的照片歇斯底里地呐喊,甚至兴奋到晕倒现场。透过这种反常的狂热的追捧,无聊的成名游戏,我们有理由、有责任让他们冷静下来,回归清醒与理智,但是我们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在座谈会上,魏明伦先生还一针见血地指出,青少年对高雅文化产生了“抗体”。他们排斥抗拒高雅、优美、正义的东西,却对恶俗的、浮躁浮浅的东西趋之若鹜。认为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青年人不知道自己的祖辈是从多么苦难的年代走过来的,对于国家的历史一无所知。先生所说的原因固然重要,但是笔者窃以为,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各种文化传媒日益媚俗:逃避崇高,颠覆经典,缺乏应有的道德良知,没有担负起“铁肩担道义”的神圣职责。试想,在这种不良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我们青少年的审美观又如何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如超级女声商业运作的成功,关键是它当初的海选与“想唱就唱”的主题得到了青少年的认同,迎合了他们的张扬个性。但其后在全国青少年中引发的追星狂潮,以及一系列负面效应,则远远超出了娱乐范畴,也背离了策划者的初衷。而“罪魁祸首”正是为了制造效应而不择手段、变态宣传的一些媒体。 对时尚偶像的顶礼膜拜,对恶俗的肯定与追捧,固然是青少年叛逆性格的一个侧面体现,是特立独行个性的一种张扬。但是,如果我们的家庭、学校与社会,在传统文化与美德教育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我们的大众媒体,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宣扬与鞭挞缺乏正确的尺度,放任凡此种种“逐臭”现象自由发展下去,这种错位的崇拜与爱好所带的恶果,将是不可估量的,也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