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学术腐败影响科技创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09:01 四川在线 | |||||||||
“现在有一些剽窃事件,事实已经弄得很明白了,但是当事人还照样当教授,照样去选院士,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这的确让人很纳闷!”谈到学术界频繁发生的造假和剽窃事件,全国政协委员朱清时院士显得很气愤也很无奈。(3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众所周知:自主创新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基础,是支撑国家强盛的筋骨,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事关国家的国际地位、民族尊严、发展后劲。半个世纪来,我国有不少杰出科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根据《纲要》,到2020年,每年投入总量将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一些科技项目动辄投入几百万、数千万,但究竟有多少产出,实现了多少效益?有人对中国科技投入的效率产生了质疑。如何把人民的血汗钱、纳税人的钱用好,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乃当务之急。 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已定,但我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还没有跟上,现在还有许多不利于创新的地方,像论资排辈、迷信权威等学术腐败现象。学术腐败害自己也害学生,甚至会造成国家的重大损失,比如最近韩国的“黄禹锡事件”,而且靠造假“出成果”,更是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建立健全学术道德监督和鉴定机构,加大打击学术腐败力度至关重要。今后一旦发现并确认有人有这方面的劣迹,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要从学术道德上把他淘汰出局了,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国力强盛、生机勃勃的创新型国家,既需要广大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让我们用制度、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来保证我国的科技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