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陈庆贵:与炒作“状元”说“拜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08:41 红网

  直到昨晚12时截稿为止,北京市区教育考试部门未向记者证实任何关于“状元”的信息。也就是说,今年北京高考并无官方证实的“状元”。为了减少对状元的报道,北京市教委负责人早在高考尚未开始前便公开声明:不会为状元报道提供任何方便和线索,原因是出于对考生本身的保护,也是引导社会更加理性的面对高考(6月24日人民网)。

  每年高考后,疯狂炒作高考“状元”大抵是各地学校媒体商家的必修课。理性地看
,适时适度地宣传一下高考优胜者的平时学习经验和应试技巧确乎对广大学生不无启益。问题是,凡事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对高考“状元”过度炒作势必事与愿违。比如,一些地方高考“状元”既出,当地媒体迅即趋之若鹜鱼贯跟进,一时间,学校开媒体发布会,报纸连篇累牍、电视没完没了地炒作,整个一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奇观。

  在我看来,炒作过头造成“

状元”及家长寝不安食不宁息不好、受众审“喜”疲劳,达不到传经送宝目的倒也便罢,要命的是,炒作“状元”远远不止于过头。当下一个不争事实是,不少地方宣传“状元”在“歪嘴和尚”的人为拿捏下,早已游离于其初衷本意。比如少数学校宣传“状元”是假抬高自己声名是真,另类是媒体宣传学生“醉翁之意”不在“状元”在乎“眼球”,再类是商人以奖励云云为名“出血”请君入瓮诱使学生成为他们一本万利的广告道具。在某些人的所谓“包装”“策划”下,“状元”已俨然不是有血有肉天真烂慢的少男少女,而活脱沦为能为别人带来大把大把银子和知名度美誉度的会说话的宣传工具和炒作道具。

  殊不知,在应试教育和一考定终身教育体制下产生的高考“状元”,有平时基础扎实过硬复习充分的必然原因,也有应试技巧、身心状态、临场发挥、押题运气之类的偶然导因。在偶然因素的作用下,平时“状元”未必能考出“状元”分数,非平时“状元”未必不能考出“状元”分数。以672分获得今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者,平时在区里成绩一般在前五左右,“并不是每次都考第一。”以711分获得今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者,就出自普通班,模拟考试不过在全区前十名。我更听说过本地一位“调皮生”爆出冷门考出“状元”考进清华的

神话。试想若是让后者来传经送宝,其所传“经”“宝”又有多大的说服力和普适价值呢?

  再说,目下中国所谓的高考“状元”是一考PK出的分数“状元”,而不是综合素质全面PK出的名副其实货真价实的“状元”。“高考+面试”、“高考+平时”的“国际惯例”高考选材录取模式今年已经在中国开始“破冰之旅”,类似的高考改革在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试点并进入实质施行。对“状元”本人而言,炒作让其过早地成为“名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一种潜在伤害,今天的“状元”荣耀必然变异为明天的心理负担,因为世上只有“伤仲永”和“江郎才尽”,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有永远的“状元”。因此我认为,即便不是出于商业目的而过度盲目炒作高考“状元”,不仅有名实不符差强人意之嫌,而且在客观上对稀释淡化国人根深蒂固挥之不去的“状元”崇拜情节产生制肘,进而不利于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和进步。

  回到北京教育部门拒绝证实“状元”信息上说事,应当承认,拒绝之举对时下高烧不退的“状元”炒作流俗作用力有限,北京有两所学校就已在校门口贴出状元“喜报”。与炒作“状元”说“拜拜”,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国内“状元”崇拜教育制度的及时退休。但我相信,北京教育部门拒绝证实对炒作状元的作用力虽然有限,但其传递出的信号却是非常清楚掷地有声,这就是:教育部门不赞成炒作高考“状元”!炒作高考“状元”风当休矣!

作者:陈庆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