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踏访56个民族专题 > 正文

过酒关赏铜鼓舞 感受苗族风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2:36 生活报
过酒关赏铜鼓舞感受苗族风情

载歌载舞 本报记者 王承旺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过酒关赏铜鼓舞感受苗族风情

穿着节日服装的苗族女孩 本报记者 王承旺 摄


过酒关赏铜鼓舞感受苗族风情

迎宾酒 本报记者 王承旺 摄


过酒关赏铜鼓舞感受苗族风情

团结舞 本报记者 王承旺 摄


  当记者踏进苗寨大门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被其传统的民俗所吸引,踩在久经风雨的石板上,饮着糯米酿成的牛角酒,听着正宗的苗语民歌,看着男男女女们跳着欢快的舞蹈……记者不禁沉醉其中。

  进苗寨 先过酒关

  贵州省凯里市雷山县郎德镇郎德上寨村,被山水环绕,处处鸟语花香。还没有进入上寨的寨门,记者就看到有数十名苗族男女齐聚在山寨旁,他们都穿着苗族最传统、最隆重的服装。男人们各个手持芦笙列在一旁,妇女们则分站在通往山寨的石阶两侧,手中端着苗家传统的自酿米酒。有人告诉记者,这是苗家山寨招待客人时所举行的最正式、最隆重的迎宾仪式。

  在通往山寨的石阶旁放着一张大方桌子,方桌旁有两名年轻漂亮的苗族姑娘,其中一名姑娘的手中捧着一个酒坛子,另一名姑娘的手中握着一盏酒盅。当记者踏上石阶时,被两名姑娘拦住,一位姑娘斟满酒,另一名姑娘端着酒盅送到记者的嘴边,当记者一饮而尽后,两位姑娘爽快地放行。然而,记者后边的一位男士却没有这么幸运,他因为拒绝了姑娘们的盛情遭到加罚一杯酒的待遇。

  登上台阶还没有走出十步远,又有一对姑娘同样端着酒在等待着客人。记者只好再次干了这杯酒。可紧接着又是一道酒关,记者接连闯了四道关,有些飘飘欲仙了,可抬头一看,上面还有几道酒关在等着你。如此经过5道关后,终于来到了上寨的寨门口。这时,美丽的苗家姑娘再次拦住记者说:“牛角酒是无论如何都应品尝的。”记者看到,其中一名姑娘手中握着一个牛角一样的酒杯,这是苗族招待客人常用的牛角杯,杯子是用水牛的角制作而成。姑娘端着牛角酒说:“不喝牛角酒就不算来过苗族,喝吧!”据当地人介绍,此时如果客人用双手来接酒,则意味着客人能喝酒,就必须将满满一罐的牛角酒喝干。如果酒量有限,就只将嘴巴凑过去,轻轻饮一口。

  饮完牛角酒,这时,芦笙四起,众人欢呼,一位苗族姑娘告诉记者:“你闯过了酒关,欢迎你来到上寨,你将成为我们上寨的朋友。”听了苗族姑娘的话,看看不到百米的台阶上的6道酒关,记者的心里还真有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别具特色的铜鼓舞

  苗族是个喜爱歌舞的民族,史籍上早有男吹芦笙女振铃的记载。器乐分打击乐和管弦乐两类,以木鼓、皮鼓、铜鼓和芦笙最为驰名;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猴儿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著名。同贵州当地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芦笙也是苗族的主要乐器之一。所以,每到有重大的活动和节日时,都少不了要用到芦笙,而芦笙舞就是在芦笙的伴奏下进行的一种歌舞表演。在进行芦笙舞表演时,一些姑娘和小伙们并排走在最靠近观众的位置处,而后面一排的则是吹芦笙的演奏者。跳舞的男女们手脚合着芦笙的节拍舞动着,加之姑娘们身上和头上坠有银饰,舞动起来也会哗哗作响,成了芦笙的一种协奏乐器。芦笙舞表演的场面极其壮观,很能调动场上和场下的热情,四周的观众会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

  芦笙舞表演后,几名老人走到观众的面前,两位老人站在的中间老人,用绳子把一只铜鼓吊在木架子上,然后,拿来一杯米酒洒在铜鼓上,这是苗族人在祭鼓,据说这是为祭奠先人,以及感谢发明铜鼓的人,并向他们表示祭奠。祭鼓之后,其中的一位老人拿着用稻草编制而成的锤子,击打铜鼓,使铜鼓咚咚地发出悦耳的声音,另一位老人则手持木鼓,有节奏地将木鼓插进铜鼓里,踩着铜鼓的节拍,与铜鼓相互应和着,一曲曲调优美的铜鼓曲便由此而生。同时,其他的苗族老人在那两位老人的演奏声中起舞。记者深深地为老人们炉火纯青的舞技和优美的铜鼓乐所吸引。

  接着苗族人又表演了一个参与性极强的歌舞表演——团结舞。只要大家踩着芦笙节拍,随意跳动即可。跳舞时,大家先围拢成一个大圈,这个圈又被分成若干个小圈,从里到外大概有至少4个圈。一边绕着圈走动,一边唱着苗家的山歌,观看的人都可以参与。

  在欢歌笑语当中,人们总觉得时间短暂,就在记者与苗家人载歌载舞时,离别的时间也到了,但苗家男女那欢快的笑声以及动人的舞蹈将会永远停留在记者的记忆深处。本报记者 孙殿喜

  相关专题:踏访56个民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