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郑州晚报: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致优秀教师流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07:08 郑州晚报
郑州晚报: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致优秀教师流失

一县城某小学的老师在组织学生集合,农村简陋的条件让很多老师流失。郑州晚报记者 马健/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农村流向城镇,中小城镇流向城市,市县流向省会城市,边远落后地区流向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优秀教师流失的背后是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的师资较量。日前,河南东部一所知名高中里,能胜任教学岗位的不到10%,优秀教师的流失让学校今年的招生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如今,在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流失现象愈演愈烈,个别学校甚至闹起了师荒。优秀教师的流动带来的不光有人才流通机制的灵活,同时还有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机制的缺失。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不同教师之间都存在着不小的
差距,而这些差距都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一位教师流动前后的遭遇

  近一段时间,在郑州市某示范性中学任教的杨老师心情特别的好,他没有想到老家一件久拖不决的事情在自己来到郑州工作后,解决得这么顺利。

  今年35岁的杨老师1989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豫东老家县城里的一所高中教书,由于业务能力出色,他于2003年评上了中学一级教师,并当上了学校的教研组长。2005年,郑州一所知名的中学在全省范围内招聘老师,杨老师依靠自身的条件,顺利来到了郑州工作。

  “收入肯定比以前高多了,更重要的是郑州的市民尊重教师这个职业,这就是大地方和小地方的差别,在我以前工作的那个地方,有谁能看得起老师呢?前几年,我家人因为一点小事,和邻居家产生了经济纠纷,一个单位拖了几年都不给解决,我来到郑州后打了个电话,事情就办成了。身份变了,我成了省城的人了。”8月7日晚上,在陇海西路一家饭店喝了点酒的杨老师,显得很是健谈。

  前几天,在老家工作的一位局长来到郑州,托杨老师给自己的孩子在杨老师的学校里报个名。“这种事情很好办,没有费什么大事。人家是局长,和我以前工作地方的校长平级呢!在以前,他肯定不会有什么事情找我。现在我的事情交给他,一下子办好了。孩子能在郑州上学,在我们老家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对于这位局长的所求,看得出杨老师很乐意相助。

  和杨老师一样,从他以前工作的学校走出的还有11个老师,尽管他们不是同一年出来的,任教的学校和所教的课程也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拥有共同的特点:第一学历都是本科学历,都是学校的业务骨干,最低拥有一级教师职称。

  一所知名中学受到的冲击

  这两天,位于豫东农村的陈宗强有点心事重重。他的孩子今年被商丘市一所知名高中录取了,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是陈宗强前几天听儿子的班主任说,在今年的高考中,这所知名高中的上线率还不如另外一所普通高中,很多学生要求退学,转到普通高中就读。“当时我还不相信,后来听说这所知名高中今年招复读生,该开学了才招来20多个人,而往年都是需要托关系才能挤进去。”

  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是陈宗强的骄傲,“好老师都走了,谁教这些学生,万一去了,将来考不上学咋办?”陈宗强也为孩子打定了转学的主意。

  学校和学生都成了优秀师资大量流失的受害者。记者采访的这所知名高中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优秀老师流动不可避免,但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来弥补因工资水平不同所造成的流失落差。他说:“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学校肯定会陷入一种无人任教的窘境。”

  8月15日16时15分,在《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采访的陈宗强儿子转学的普通高中门口,马路对面的十几个小食堂里挤满了来吃饭的学生。

  “你挖我,我挖他,挖来挖去,最苦的还不是我们学生?”今年从这所知名高中高考落榜的一位学生,正在参加这所普通高中举办的复读班。学生的声音喊出了一种无奈。

  高薪的诱惑

  “这所知名高中前几年的教学质量确实可以,商丘市又通过招商引资和自筹资金的方式新建了一个分校,这说明政府对这所高中还是寄予很大希望的。为了保证生源,教育部门还特准该校通过‘五科联赛’的方式提前招生,今年出现这样的结果是谁也没有料到的。”8月14日晚上,商丘市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这所高中教师的工资是归区财政发放的,工资标准和市里的同类学校差距很大,甚至不如另外一个区的待遇,这让老师很不平衡。这所知名高中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从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内高校毕业的,师资力量配备在当地首屈一指。人才机制的灵活,使更多的老师抛弃了“到死守住一锅粥”的念头,这所知名高中在过去的几年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师资流失,年轻老师努力考研究生,走后就不再回来,年龄稍大一些的争取早日评上高级职称,努力向外流动。

  “我们高中有200多名教职员工,但能胜任教学岗位的不到10%。每年召开人才招聘会的时候,外地生源的人嫌待遇低,不愿意来,本地生源的了解情况,即使选择考研究生也不愿意回来。没有办法,我们只能招一些初中的老师来教课。”8月14日上午,这所知名高中的一位教师私下对记者说。

  在目前高考上线率是惟一考核教学质量标准的现实下,在记者采访的这所知名高中,教师流失之后,最痛苦的莫过于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丘市区的几所私立高中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开办,并打出了年薪6万元招老师的广告。

  年薪6万元,对于平均工资只有1000元的这所知名高中的老师来说,是一种抵挡不了的诱惑。

  流失拷问教育资源配置公平

  8月17日下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李晓玉老师在电话中说,中小学教师的这种“流动”具有明显的特点和规律:一般都是农村流向城镇,中小城镇流向城市,市县流向省会城市,边远落后地区流向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工作条件差的、收入待遇低的地区流向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高的地区。有些单位挖人,带有点明显的“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的味道,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也很少考虑别的学校的“死活”。

  伴随优秀教师流动的同时,成绩好的学生也在流动。有些教师走了,将自己的好学生也带走。有的学校看中了别人的尖子生,就想办法挖来。中小学教师的这种“流动”,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师水平悬殊的一种反映,也是各地区、各学校围绕着升学而展开的一种不良竞争。李晓玉认为,现在全国各地高校普遍扩招,升学比例不断加大,但中小学的竞争非但没有缓和,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不择手段挖别人的骨干教师,就是这种激烈竞争中的一种策略。

  一些教育专家表示,只要学校有差距,就可能有这种教师“流动”现象。要解决问题,需要从规章制度上着手,更要从根本上抓起。而缩小各种差距则是关键。教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师待遇等方面的差距缩小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的问题,成长教育论坛的网友们感慨:“农村教育最需要人才而没有人才。”“农村优秀教师本身就少得可怜,再跳出去,岂不是雪上加霜?”“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什么选择?上学几乎是他们惟一的出路啊!”“现在一些师范院校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实习,这样的流动是我们更需要的。”

  也有专家认为,“教师资源向大中城市聚集,能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平衡各地教育投资的差异,从总体上提高教师的待遇,并加速‘大统一、一刀切、地方主义、关门主义’等落后教育体制的改革。同时,建立教师地区间定期轮换制度,应该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浙江模式能否破资源不公难题

  8月12日晚上,开封市某县的一位中学校长对《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诉说了他的苦衷:“我们的优秀老师都快走完了,没走的不是快退休的,就是刚分过来的,中间骨干力量严重断层。如果我建议的话,应该取消县级中学教师职称的评定,因为,老师一旦评上中高级职称,马上就走了。”这位校长的说法虽然不可取,但也说明了一种无奈。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指出,“教育开放、教师自主流动,其实质不是教师教育的转型,而是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他说,“如果一种职业人人可以担任,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必须专业化才能真正受到社会的尊重。”

  为解决因教师无序流动而产生的师资力量配置不公的难题,浙江省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的工作。城镇中小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没有在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应履行支教义务,支教期至少一年。自2006年起,凡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城镇中小学教师,在晋升高级教师职务时,必须有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支教一年的经历。

  浙江省还规定:建立教师有序流动的机制,规范教师交流行为。为使特级教师的分布更趋合理,浙江将逐步实施特级教师饱和制度,凡一所学校在职特级教师达到一定数量后,限制该学校特级教师的评选资格。欠发达地区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或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后,原则上应在本校或本地学校任教5年方可流动。本省欠发达地区教师跨地区调动,要取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接收地区和学校不得重新建档。特级教师跨市流动须报省教育厅备案。以上规定的执行情况,将作为全省教育系统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此外,浙江还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到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学校任教。(郑州晚报记者 卢曙光 张锡磊/文 马健/图 )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