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劳模办孤儿院遇困境:每年要为孩子付6万元学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1:53 郑州晚报
劳模办孤儿院遇困境:每年要为孩子付6万元学费

王泽林所指的是98亩他要承包的田地,他指望这块地的收成能把厂房修好。郑州晚报/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全国劳动模范王泽林创办的孤儿院遭遇体制和经济困境经本报刊发后,全国各地热心人捐款赠物。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发现,由于经济紧张,今年以来20多个孤儿找上门来,王泽林却不得不痛苦地将他们拒之门外,孩子们因有亲属不符合民政收养条件,亲属们则失去了抚养的能力,现实出现了尴尬。与此同时,虽然王泽林的教育方式不尽科学,可他通过创办企业获得的收入来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也是对社会的贡献。8月14日,河南商丘市虞城县小侯乡的王泽林向《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与历程。

  一年光学费就需要6万元

  郑州晚报:现在孤儿院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

  王泽林:如果不算上已经考上大学或者参军的,现在孤儿院一共有28个孤儿,其中4个高中生,17个初中生,7个小学生。明年要参加高考的有3个,参加中考的有十来个。目前,虞城县已经全部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这些孩子不需要再交任何学费,中学生每天还补助1元钱的生活费。这个政策的出台大大减轻了我的负担。

  郑州晚报:这些学生一年需要多少钱?

  王泽林:一个高中生,如果算上学费、住宿费、书费以及其他的学习费用,平均下来需要2500元,我每个月给他们100元的生活费,都是在每月5日前送到学校。咱们不能和一些条件好的家庭比,100元钱,除了必需的花费外,剩下来的省点花,也够他们的生活费了。大学生的学费平均是6000元,我都是把他们送到学校,然后再留下几千元钱的生活费,加起来也有10000元。但是第二年,我就不再给学费了,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长大了,应该自己养活自己。这几个大学生基本上都在做家教,一年下来能挣够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每年放假回来的时候,我再给他们一些生活费。这样,总的加起来,一年就需要支出6万元左右。

  郑州晚报:钱从哪儿来?

  王泽林:主要靠我办的工厂盈利,还有一些好心人的捐赠,以及我承包的责任田的收入。

  已经一年没再认领孤儿了

  郑州晚报:你现在还在认领孤儿吗?

  王泽林:已经有一年没有认领了。现在我的经济比较困难,害怕认领来了,教不好孩子。今年以来就有20多个孤儿找上门来,但我确实没有办法。

  郑州晚报:为什么他们不去找民政部门,来找你呀,是因为你比较出名吗?

  王泽林:商丘没有孤儿院,他们也大多不符合民政部门的收养标准。因为很多孩子还有亲属,只不过他们的亲属已经失去了抚养的能力。

  郑州晚报:现在社会上的捐款多吗?

  王泽林:非常感谢《郑州晚报》,你们的报纸让很多好心人打来电话,或者来看望孩子们。(正说着,王泽林的手机响了,原来是新密一位姓胡的老师打来的,她看了晚报后,想把家里的一些家具和冰箱捐给王泽林的孤儿院。)也收到一些捐赠,基本上捐的都是物品。前些日子,美籍华人朱晓岭夫妇想捐些钱给孩子们,但当听说我没有正规的手续后,他们害怕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最后取消了这个念头,临走的时候,留下了3000元钱给孩子们。

  郑州晚报:有愿意领养孤儿院里孩子的吗?

  王泽林:有,只要人家对孩子好,孩子也愿意去,就可以,我不要一分钱。前几年,外省有一家孤儿院因为向收养人要钱,而被社会谴责。我从来都没有向人家要钱的想法。不论孩子在哪儿,只要能受到较好的教育,能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孩子自己觉得快乐就行了。

  救助孩子与自己的家业

  郑州晚报:当时是什么想法让你创办了这个孤儿院?

  王泽林:从1982年起办敬老院,我先后为6位老人送终,他们都无儿无女,能在这里度过人生最后的几年,也算是对他们一生辛劳的一种尊敬。2000年时,我收养了李艳、李冰权姐弟俩,从那开始我就办了孤儿院。我想,无依无靠的老人政府会照顾的,但是一些孤儿呢?如果得不到教育和情感关怀,这些孤儿就会失学或流浪,有的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所以,我觉得,相对于那些在敬老院里的老人,这些孤儿的命运更悲惨,因为,他们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

  郑州晚报:办这样一个孤儿院要花很多钱。

  王泽林:我属于村里较早富起来的人。我是村里最早搞农作物套种技术的,别人一年收两季庄稼,我可以收四季、五季,当时有了钱后,我就开办了“教具厂”,在我没有收养孤儿之前,我每年都会向周围的一些学校捐赠很多的桌椅。

  郑州晚报:会不会觉得如果没有孩子,自己的家业会更大?

  王泽林:我的生意在这里做的较好,周围的学校都是来买我的教具,很多家庭也是使用我厂出的家具。如果不是孤儿院用的资金过多,我的厂子肯定会比现在大的多。

  郑州晚报:开始想过孤儿院会办成现在这个规模吗?

  王泽林:没有,我只是想做个好事,可是后来不断有人给我送孩子,我只好都收下了。以前,我的工厂效益好,收养几个孩子不成问题,可后来多了,就不行了,不过,你不做这些事情又不行,再难,也得坚持下去。

  郑州晚报:面对困境后悔过吗?

  王泽林:不后悔,我不会把孩子往外推,他们需要照顾,我们也产生了感情,我不可能丢弃他们,即使生活再困难,我也会想办法解决。只是现在不能再收孩子了,等到我的经济条件好些后再考虑。

  郑州晚报:你的家人支持你吗?

  王泽林:我的儿子不搭理我。他前几年下岗了,孙女又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他需要钱,但是我没有给他,他不理解,就出去打工了。现在,我的爱人,3个闺女,还有母亲对这都理解了,毕竟时间长了,也都有了感情。

  教育孩子要学会做人

  郑州晚报:平时怎么教育孩子。

  王泽林:我主要以“身教”为主。我们全家和孩子们、孤寡老人同吃同住,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从来没有为任何人搞过特殊,包括我的小外孙在内。我的两个女儿,甚至我的90多岁的老母亲,为了整个家庭的吃饭忙活到半夜。她们常常是从10点种就开始压面条,可是直到下午4点才吃上饭。孩子都比较懂事,知道我对他们好。几个已经考上大学的孩子一回来,就给弟弟妹妹辅导功课,平常也是高中的给初中的辅导功课。穷人的孩子应该有志气,在考上大学的几个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在高中阶段入的党,到大学后,又都是学生干部。他们的上进影响到了其他的孩子,孤儿院里学习氛围非常好,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郑州晚报:对于考上大学的孩子呢?

  王泽林:必须学会自立。如果没有吃苦精神,就会一事无成,有的时候,也给他们一些路费、买点衣服,我现在只能做到这步,他们大了,应该知道自立了。我教育他们不能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比,即使有点钱,我也要先照顾小点儿的孩子,明年还有几个孩子要高考和中考。目前的条件是比较苦,克服困难的最好办法是他们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能攀比,给下面的弟弟妹妹树立个榜样。先学会做人是我对他们的最低要求,我不需要他们将来报答我什么,只要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我就心满意足了。

  想让孩子学技术

  郑州晚报:你将来的打算是什么?

  王泽林:我准备今年筹集点资金,把厂房修缮一下。如今,80多间厂房已经倒塌了48间,今年的雨水大,为一所学校做好的课桌很多都被淋坏了。如果再不修的话,可能会断了孤儿院的经济来源。厂子最好时有二十多台机器,现在只剩下6台了,厂房都露天了,没有办法安装,很多定单都没有办法完成。

  郑州晚报:资金怎么解决?

  王泽林:我准备承包98亩地,现在已经谈的差不多了。这些地一半种小麦,发展种子基地,另一半种烟叶,按照这两年的行情,除了雇人的工资、种子、肥料、农药等开支外,也可以挣到五六万元钱。再想点别的办法,争取把厂房修好,规模起来后,就可以收到效益,到那个时候,我就不会因为没钱而担心孤儿的生活了。

  郑州晚报:对于这些孩子的将来,你考虑过吗?

  王泽林:能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过两年,我准备成立一个机械化车队,为农民收割、犁地、播种等。现在,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地没有人耕种,成立这个车队为孩子找个活干,如果他们不愿意,我还可以送他们去学些技术,然后出去打工,自己挣钱为将来筹建家庭作准备。但是,只要愿意上学的,我全力支持。

  会好好照顾他们成才

  郑州晚报: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这些事情呢?

  王泽林:没有什么力量,如果说有的话,就是一些好心人的支持。这次非常感谢《郑州晚报》,是你们的报道,让国内很多好心人给我打电话慰问。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十几家新闻媒体通过晚报的报道来采访我,其中上海电视台还给孩子捐了1000元钱。还有很多好心的人也给孤儿们捐款捐物。新密一位胡老师表示要把家里的一些家具和冰箱捐给孤儿院。有这么多人的关心,我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要走下去。

  郑州晚报:这些事情,孩子们都知道吗?

  王泽林:知道,他们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关爱之中,从这个角度上讲,他们又是幸福的。他们的学习都很好,请所有关心他们的人放心。我会好好照顾他们成才的。我也通过晚报谢谢这些好心人,是你们给了我力量。(郑州晚报记者 卢曙光 张锡磊 文/图)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