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陪大学生下乡 挂职副县长带动科技富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12:52 郑州晚报 | |||||||||
8月17日晚,清河乡乡长杨浩来到两名学生宿舍,了解他们的思想并听取他们对乡里下一步工作的看法。郑州晚报记者 宋振科/摄 8月18日上午,两位学生在小雨中来到烟叶地,查看烟叶的长势,这也是他们到清河乡最初几天的主要工作。郑州晚报记者 宋振科/摄 核心提示:8月12日,在河南农业大学与河南省南阳市政府签订用人协议后,该校18名应届毕业生正式“下嫁”南阳市3县的9个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与以往大学毕业生下基层不同,此次“陪嫁”的还有河南农业大学12名优秀教师,12名老师将担任3县9乡的科技副县长或科技副镇长,至此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长——乡镇长助理,河南农业大学尝试的“科教富民行动计划”体系完善起来。据河南农业大学老师介绍,这种尝试在全国尚属首次。
大学生基层就业为何老师“陪嫁”,作为科技副县长、副乡长的老师起什么作用,整个体系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会给河南农业大学带来什么,处在整个体系末端的大学生又有什么收获,河南农业大学的尝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12名老师带18名学生“下嫁” 8月18日上午,小雨飘洒在南阳市方城县清河乡的土地上,尚未收获的大片大片的烟叶在细雨中舒展着身姿,陈海永和赵志峰习惯性地到烟叶地里走走,看看烟叶的长势,到烟叶收购站同正在售烟叶的烟农聊聊。 陈海永和赵志峰现在的身份是清河乡乡长助理,而几天前他们还是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05届毕业生中的一员。8月12日,河南农业大学和南阳市政府签订了一项用人协议,包括陈海永和赵志峰在内的18名河南农业大学应届毕业生“下嫁”到南阳市方城县、新野县和南召县的9个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除18名学生外,此次“陪嫁”的还有河南农业大学的12名优秀教师,其中3名教师担任3县的科技副县长、9名教师担任9个乡镇的科技副乡镇长。 籍越是清河乡的科技副乡长,也是陈海永和赵志峰的带队老师,而作为方城县科技副县长的杨青华老师已在方城县干了一年多时间,他也是河南农业大学向方城县派驻的第七任科技副县长,每任副县长任职3年,河南农业大学向方城县派驻副县长已有近20年了,但此次大规模派驻基层干派任科技副乡镇长和乡镇长助理,在河南农业大学还是第一次。 老师和学生分到哪个乡,实行的是按“需”分配,在出发前就已做好安排。烟叶是清河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据清河乡的杨浩乡长介绍,清河乡是河南省种烟面积最大的乡镇,该乡的烟叶特产税连续10年都位居河南省第一。 陈海永所学专业为农学院烟草工程,赵志峰是烟草种植,带队的籍越老师则是云南大学的生物学硕士。其他8个乡镇的情况基本相似。“根据具体情况选派学生和老师,为的就是促进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籍越说。 科技富民尝试新模式 据杨青华介绍,方城县的烟叶经济以及全县的农业结构调整,就是在河南农业大学的帮助下进行的,每年年终时方城县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农业大学进行项目对接,实践证明派驻科技副县长的做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但仅一个副县长的力量十分有限,“我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但现在有科技副乡镇长,同时还有乡镇长助理,而学生乡镇长助理的主要工作是在村里,这样从农大到县里、再到乡里村里,有利于农业技术直接下乡入户。” 而农业大学之所以要尝试建立这种新的体系,也与农村现有科技推广体制的缺位有关。杨青华介绍,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回到农村的大学生越来越少,真正懂农业留在农村的人才就更少了,而农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目前农业科技的推广主要依靠各级农技站,但“乡里的农技站也就一两个人,有时为了生存还要向村民推销东西,农技站再去做技术推广,村民就不信任他们了,所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基本上处于瘫痪的状态”。 在这种背景下,为解决技术落地问题,帮助百姓致富,河南农业大学尝试“科教富民计划”,并建立相关体系,而此次尝试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同行政力量的结合。“在渠道通畅的情况下,借助行政力量推广新技术会更省力、效果更好。”杨青华说。 老师带队学生心“安” “心总算安下来了。”8月17日晚上,陈海永思考良久后,用这句话概括他几天的心理变化,并补充一句话“不是随遇而安的‘安’”。 陈海永说,他的“安”首先来自他确实想通过这一到两年的锻炼,干出点成绩,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我家在商丘睢县,同样是农村,但从上高中开始基本上就离开了农村,所以说虽然生在农村,学的是农业,但对农村并不真正了解。”陈海永来方城前已有一份工作,但知道学校有此计划后,还是辞掉工作报了名,他说在18名学生中有一半人是想“来农村锻炼锻炼”。 而学生们的“安”也来自于当地政府的重视,8月11日晚上,30名师生入住南阳宾馆,12日南阳市主要领导出席协议签订仪式,随后3县的负责人把师生接回县里,12日下午乡里的领导又把学生接到乡里。“基层确实需要人才,但由于是河南农业大学和南阳市直接联系,所以当地各级政府对学生的重视程度是以往学生单独就业基层没法比的,而这也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杨青华说。 除此以外,学生们认为最让他们心安的还是乡里有自己的老师。“老师就是科技副乡长,并且在特色经济方面有专长,我们在技术、生活、思想上遇到问题后可以随时请教。”赵志峰说。 这种看法也得到杨青华的认同:“老师在对学生就是一种安慰,如果学生单独在基层,他们遇到问题后很难向上反映,而现在乡里的老师就可以解答他们的问题。”而籍越也认为,以前学生到基层后由于当地政府配合不够和经验不足,很容易碌碌无为,现在老师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还可以帮他们树立起长远的目标。 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学生们在这一到两年的时间内顾虑少了,陈海永告诉《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相信通过这一到两年的锻炼,能彻底改掉以前浮躁的毛病,再干什么工作我都会踏踏实实。” 作为桥梁的带队老师 “老师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很关键,起的是一个桥梁的作用。”在清河乡担任科技副乡长的籍越老师对《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如是说。 籍越说的桥梁,一方面是新的农业技术从上到下的桥梁,另一方面也是从田间地头发现新的科研项目“上传”的桥梁。 “让老师带队,也是对老师的锻炼,年轻老师可以在基层的实践工作中寻找新课题、新的科研项目,把这些项目带回实验室,出成果后再返回基层。我们不仅仅要解决‘下不去’的问题,也要解决‘上不来’的问题。”杨青华说。 对此籍越更有体会:“因为在特色产业的整个耕作时间内,我们都要在‘点’上,可以随时发现一些新问题,这对我们选择研究课题很有帮助。” 老师起到的桥梁作用,也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前学生在基层发现问题后,由于是个人的力量,无法将问题向上反馈,很多好的东西都浪费了。但现在学生可以将问题反映给老师,能解决的当地解决,解决不了的背后有整个河南农大的科研实力做后盾,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也容易开展了。”杨青华说。 除此以外,杨青华还强调,让老师带队,也是对学校开设的相关专业的检验,“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及专业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学到真正用得上的知识”。 “多赢”尝试的示范意义 “学校在农业方面的成果很多,以前推广时都要靠老师一步一步地做,而这种新模式好就好在有了畅通的渠道,可以把所有项目的推广都纳入到体系中来。而技术的推广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必须借助行政力量的配合。可以想象如果这一尝试运作成功,农大每年几十项的科研成果就不会再被束之高阁。”杨青华老师对尝试称赞有加。 新尝试还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此次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待遇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南阳市政府与河南农业大学签订协议,保证大学生的生活待遇按照省大学生志愿者补贴标准执行,享受当地行政机关同类人员福利待遇,服务期满后学生如报考本校的研究生还有政策上的优惠。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王艳玲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实施“科教富民行动计划”、尝试建立全新的“科教富民”体系,将有助于探索和建立农业大学如何更好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有助于探索新时期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建立学校与社会有效沟通的长效机制。 “无论对当地经济发展,还是对河南农业大学、对带队老师、对基层就业的大学生都有好处,这将是一个多赢的结果。如果此试点成功,我们将在其他地方逐步推广,相信这种做法对河南农业大学、其他农业院校以及高校的发展都具有示范意义。”杨青华谈及前景充满信心。(郑州晚报记者 宋振科 文/图)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