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央视时空调查:七成人认为立法不能防止性骚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19:14 央视《东方时空》
央视时空调查:七成人认为立法不能防止性骚扰

调查数据1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时空调查:七成人认为立法不能防止性骚扰

调查数据2


央视时空调查:七成人认为立法不能防止性骚扰

调查数据3


  央视《时空调查》21日播出有关性骚扰立法调查的节目,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用数字掌握生活”!今天的《时空调查》我们继续关注性骚扰立法的话题。在昨天的调查中我们看到,生活中被性骚扰侵害过的人数接近60%,但其中愿意采取法律手段来解决性骚扰问题的人只有5%不到,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是人们对目前有关法律的有效性信心不足,还是他们遭受的性骚扰程度让他们感觉不值得拿起法律武器呢,还是另有原因?今天我
们的节目就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调查。首先看一下大家对刚刚修改过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新增的有关对性骚扰的禁止性规定的态度。关于这个问题,友邦公司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们来看一下

  您认为现有法律规定能有效防止

性骚扰吗?

  ①能 30%

  ②效果有限 48%

  ③不能 11%

  ④不好说 11%

  {调查时间:2005年7月,调查方式:在京沪穗三地共611份样本中进行整群抽样CATI电话访问 ,调查对象:16只至60岁居民,性别比例1:1调查机构:友邦顾问公司}

  看来有差不多有70%的人认为当前法律对性骚扰的禁止性规定不足以有效防止性骚扰。我们再来看一下目前的法律是如果对性骚扰进行规定的:

  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

  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

  从条文看,体现出的确实更多的是一种态度表示。回到上面的问题。近70%的人对这样的法律规定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那她们的理由是什么呢?记者针对此做了随机采访,通过采访了解到,在当前的法律规定能否有效防止性骚扰的发生上,确实有一部分观点认为当前的法律规定不能有效防止性骚扰,对此受访者也有各自的理由,如取证问题、性骚扰的法律界定问题等。而同样是来自友邦公司七月份的一个调查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大一个人群范围对性骚扰立法评价不高的原因:

  如果您认为当前的法律规定不能有效防止性骚扰,原因是:

  ①性骚扰取证难 35%

  ②性骚扰无明确的法律界定 13%

  ③当事人不愿声张 48%

  ④其他(举例) 4%

  {调查时间:2005年7月,调查方式:在京沪穗三地共611份样本中进行整群抽样CATI电话访问 ,调查对象:16只至60岁居民,性别比例1:1调查机构:友邦顾问公司}

  可以看到,调查中认为立法不能有效防止性骚扰的人群中,涉及取证和性骚扰无明确法律界定、也就是说法律上存在的空白点和难点占到了近一半。而取证难在其中更是得到了三分之一多的人认同,可以说尤其突出,取证难到底怎么难呢,对性骚扰案件而言,它难在哪呢?

  取证难不仅是专家研讨性骚扰案件时几乎都要提及的问题,也是困扰性骚扰案件当事人最大的一个问题。发生在2003年,被媒体称为京城首例性骚扰案的某IT公司女职员雷曼起诉男上司焦某的案件中,雷曼总共提交了50多份证据,但是都被法院判定为无效。法院最后以原告无法提供证明被告对其实施性骚扰的证据而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在此案审理期间,取证难给原告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对于法庭的证据要求,原告的家人同样非常无奈。

  雷曼的父亲:没有第三者在的情况下才能发生那种情况,那怎么找到证据啊

  而此前公开的几起性骚扰案件中,最后几乎都因为原告无法获得有效的证据而最终败诉。

  即使至今被媒体称为唯一胜诉的武汉性女教师控告男上司性骚扰案中,原告在取证中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难度

  过去公开的几起案子中都可以看到取证难的影子。而专家告诉我们,尽管目前法律对性骚扰有了禁止性规定,但目前过于笼统的法律规定依然无法解决取证难的问题,而这也会影响人们的

维权热情,影响法律的实际效力。

  在影响法律有效性的因素里,大家对性骚扰的定义理解不统一也是另一个原因。刚才的调查中,就有13%的人认为:法律上对性骚扰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会对立法防止性骚扰的有效性有影响.这个问题怎么来理解呢,从法律的角度,就是需要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是性骚扰。而对个人来说,就是如何判断别人是否对你实施了性骚扰和这种性骚扰的程度是否可以去打官司。可见,对性骚扰的准确定义非常重要,但正是在这点上大家有不同看法。比如说,生活里常见的黄色短信它到底是不是性骚扰呢?对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

  如果一个男士给自己的女同事发了一个黄色短信,你认为这是性骚扰吗 ?

  1、 说不清,视对方的反应而定 46%

  2、 不是 40%

  3、 是 14%

  (调查样本:6734人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调查时间 :2005年9月年龄构成:

  男:23%女:77% 数据支持:新浪)

  从结果看,对一个黄色短信,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性骚扰,有人认为是开玩笑,也有人认为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其他的像身体接触、语言等都可能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反应。可见,性骚扰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不是简单的几条法律规定就能制止的社会现象。所以,针对性骚扰的立法,也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现在的立法,只是一个开始,而要使当前的法律规定有实际效力,还需要在条文细化和提高操作性上下功夫。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