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心祭:倘若唐山留下大片废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14:41 燕赵都市报
心祭:倘若唐山留下大片废墟(组图)

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楼总能让观者体会到30年前的狰狞和残暴。(本报记者赵永辉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心祭:倘若唐山留下大片废墟(组图)

每当面对仅存的地震遗址,现在的唐山人能无感怀乎?(本报记者王文康 摄)


心祭:倘若唐山留下大片废墟(组图)

30年前的震劫,令唐山顷刻遍地疮痍,灾情之重,损失之大,举世罕见。(资料图片)


  某种程度上讲,唐山的地标,丢了。

  什么是唐山的地标?是大片新崛起的高档社区,还是承载着新唐山梦想的厂区?

  都是,又都不是。唐山城市最显著的地理标志,缩微在一个叫做河北理工大学的校园里,那里有一处残垣断壁:地震遗址。

  1

  这是一处体量不大的废墟,都是当年学校的图书馆建筑,一个书库大楼、一个新阅览室大楼。根据记载,图书馆原是1975年动工兴建,1976年7月即将竣工时被震毁的。阅览室和书库总建筑面积4090平方米,建筑造型为“T”型。前面是三层阅览室,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整体装配结构。西部由北向南倒塌,中间部分直落,东部仍直立着。后面为四层书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无梁楼板,板厚12厘米。它的倒塌形式更为复杂,第一层粉碎了,楼的整体向北偏东方向位移了1米,然后直落下来,现在可看到完整结构的二、三、四层。

  两栋楼都勉强支撑,立在那里。露天的残破,生锈了的钢筋不情愿地扭曲,废墟上渐滋渐长的青青草树,还有那极为经典“人字型”预制板构造。一样的狰狞、一样的惶恐。

  这一切,在冀东7月舒缓的风中,安于一隅。访者静立于前,可以感受到,一旦褪去周边大学校园祥和的底色,30年前的狰狞和残暴,便渐次呈现在眼前。

  “唐山,耷拉着它流血的头颅,昏迷不醒。淡淡的晨光中,细微的尘末,一粒粒缓慢地漂移,使人想起濒死者唇边那一丝悠悠的活气。”

  ———这是钱钢笔下的唐山叙事。如果情绪足够饱满或者暗淡,置身这块几百平方米的

地震遗址,还是能够部分地还原历史。

  一座城市顷刻间消失了,留给我们的,只剩下眼下一点点残破的景象。而就这一点点极为难得的留存,昭示了历史本身顽强的逻辑。就是这样一块地方,也还是因为没有来得及清理才得以留存下来的。

  2

  30年过去了,这处一向被称为唐山矿冶学院地震遗址的地方,乔木灌木挺拔纷披,年年岁岁展露生命的绿意。外边的人们来到唐山,一般都会来这里看一看、实地感受一下大地震的情境。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历史和现实、情感和理性的交汇点,地方实在太过狭小了。空间感不够,不能足够唤醒参观者的心情意识;空间逼仄的结果,必然造成进入者停留时间的短暂———很难独一无二的给人还原历史的满足了。

  开滦矿务局档案馆任荣会说:什么是唐山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唐山独一无二的资源?唐山大地震。可惜,唐山人自己把这样的资源放过去了。新改陈的唐山大地震纪念馆什么思路?依然是成就展。不是不能讲成就,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发掘出一些独特的东西来?

  客观地说,趋新大抵是人的本性吧。就像地震发生时同样也能激发出个体求生的本能一样,一场浩劫发生了,一场浩劫又过去了,过去就过去吧。

  我曾经写过一个东西,一个读书笔记,大意讲中国向来习惯除旧布新,这个传统基本上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心理范式,并不容易改变的。所谓革故鼎新、另起炉灶云云,大体都差不离儿。在这个范式主导下,保全废墟以备后人察看的要求,显然是苛刻了些。

  3

  我们为什么不能存留下一方稍稍具备规模的废墟———旨在教育后人、警醒他人的废墟?这或许是唐山大地震留给我们最大的遗憾之一。

  倘若唐山留下了大片地震废墟,今天的人们就有了一个活体的地震教育基地,这样的基地是任何高科技模拟都不能替代的。

  现在我们总在强调防震减灾,但这些凝聚着很多人智慧和心血的东西,很多时候说过去也就过去了,并不能留下特别的记忆。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地,活生生的现实将在使人脊背发凉的同时,深深植入人们的记忆。

  倘若唐山留下了大片地震废墟,我们的城市经济可能会有另外一个支撑点,城市经济版图甚至都可能因此改变,这里将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地震博物馆,科技旅游的知名城市。全世界的学者、游客都会涌来,并成为助推我们经济的重要力量之一。

  唐山有许多有名的旅游景区,但很多人还是更愿意了解一些地震的情况。河北省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郭康先生说,从旅游的角度讲,多一些视觉性的东西,更符合现代的旅游理念。

  倘若唐山留下了大片地震废墟,我们的抗震精神:“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也会得到具象的体现,新唐山的魂魄也将有所皈依。“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将更让人信服。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当年建设唐山的

老照片时,依然会肃然起敬?因为影像的呈现使得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曾经经历过的苦难和奋争。

  唐山大地震灾情之重,损失之大,举世罕见。外国称“唐山从地球上抹掉了”。而英雄的唐山人在灾害面前不低头,用“抗震精神”迅速生产出“抗震煤”、“抗震钢”、“抗震电”、“抗震车”……抗震精神也是融入唐山人血脉中的城市精神,在民众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在那场浩劫中锤炼出的亲情友情,折射出人性中至真至纯的爱,历久弥新。这些恢弘的业绩,如果植于一个可参照的空间之中,将更加雄辩。

  来自新华社的消息说,今年,河北理工大学原

图书馆楼、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及原唐山十中三处地震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中国仅有的几处地震遗址“国保”单位。不过,现存9000多平方米的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并没有向公众开放。

  除此之外,尚有唐山钢铁公司俱乐部、唐山陶瓷厂办公楼、吉祥路树行错动和唐柏路食品公司牛库四处地震遗址,唐山市地震局副局长李保民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些遗址“虽然都受到保护,但知名度不是太高。”

  这些硕果仅存的遗址,成为我们进入1976年唐山大地震仅有的、直观的通道。虽然有些逼仄,但毕竟是经由历史的眼睛审视过的通道。

  (本报记者:胡印斌)

  相关链接:我国首个地震地质公园

  2002年初,重庆黔江小南海地震遗迹成为我国首个地震地质公园。

  小南海地震湖位于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

  清咸丰六年(1856年)大地震中,小南海谷口被湮塞而潴为大泽。据中科院专家考察,当时地震震级高达8.5级,地震的破坏力度为11度(最高是12度)。1500米的雄伟高山,地震后被削去800多米,至今,小南海还留着万余亩水下森林,极为壮观。地震过后,一个面积2.87平方公里、深30多米的地震湖,出现在海拔1400米高的群山中。

  2001年4月,中科院和国家地震局对小南海地震湖考察后认为,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保存最为完好的地震遗址,世界罕见。2002年1月10日,国家地震局和国土资源部专家联合考察后认为,由于小南海地震遗址保护得很好,他们将合批小南海成为我国第一个地震地质公园。

  (小黔)

  相关链接:昆仑山开发地震遗迹旅游

  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地震局获悉,对于发生在4年前的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遗迹,格尔木市地震局等部门将申请建立国家级地震公园。

  2001年11月14日,在东昆仑山南缘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形成了长达430公里的构造形变带,这是我国大陆上一次大震形成的最长地震形变带。地震形变带最大水平位移近7米,最大垂直位移近4米。

  昆仑山大地震形成的壮观景象和独有资源使该地具有极高旅游观光价值。昆仑山大地震遗迹适时建立国家级地震公园,可有效保护地震遗迹,开辟地震遗迹旅游线,使之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地震研究领域的天然实验场。(据新华社2005年12月5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