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城管打人致死"看网媒的信息屏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11:25 东方网 | |||||||||
这两天,关于上海城管打人致死事件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网民关注是有道理的,城管虽然不是正式的国家公务员,但毕竟是代表行政机关出来执法的,城管打人,无论如何都会令人联想到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何况还闹出了人命。 事情发生后,新京报登载了署名东方早报记者的简短新闻和图片,但东方早报却没有任何动静。这事就有些蹊跷了——东早凭什么自己做了个炮仗给别人放?难道事情背后有
接下来,辽沈晚报的“上海特派记者”介入了采访。媒体异地监督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本人一直觉得,有媒体介入,对于澄清事实真相、还死者一个公道,绝对是有必要和有好处的。从东早未发新闻这一点来看,如果没有辽沈晚报的介入,公众(尤其是网民)恐怕永远也不会知道事情的真相。 辽沈晚报的报道写得声情并茂,唯一的遗憾是采访对象过于单一,仅仅转述了死者家属、亲友的说法,没有官方说法,也没有不相干的旁观者的证言。没有官方说法很正常,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官方恐怕会秉持一贯的“外松内紧”的做法,层层上报、研究口径,在几天的流转过程没有结束前,对于媒体采访基本上会以“无可奉告”四个字来推挡。但没有第三方说法怎么也算不上是一篇严谨、负责的新闻报道。 好在辽沈晚报的记者也意识到了报道的真实性绝不能建立在一面之词的基础上,于是刊发了第二篇追踪报道,和第一篇不同的是,澄清了两点事实:一是城管方面出面慰问死者家属了,即报道所说的“道歉”;二是有不相干的目击者称,“李和3个朋友当时在饭店喝酒,李的朋友在马路上与城管发生争执后,李出去与城管吵了几句,随后厮打到一起。过程中,派出所民警出警制止,但李仍然去追赶那名城管人员……随后,李被多名城管围住,倒地不起”。(附引第一篇报道原文:李秉浩见朋友迟迟不回来,便出去寻找,发现朋友与城管人员已经相互撕扯起来,于是上前拉架。过程中,从旁边的小饭店中又跑来五六名身穿城管制服的男子,二话不说便动起手来。其间,有一城管人员用对讲机进行呼叫。很快,又开过来一辆卡车和一辆轿车。几个身穿制服的男子加入到殴打行列。五六个城管人员按住李秉浩,其中一手拿对讲机的城管人员抱住李秉浩的头进行击打。群众立即拨打110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后,见李秉浩已经倒地不起,随即拨打120求救。) 在辽沈晚报第二篇报道出来后数小时,代表上海官方声音的东方网终于开始打着官腔辟谣了——有关报道失实。这没什么奇怪的,东方网记者的采访仍然是一面之词,只不过这一面是官面罢了。好在有了前面的两篇详细报道打底,现在三方说法都有了,网民们基本可以进行相对客观的分析了。 但上述这些都不是本文要讨论的。本文要说的是东方网的报道出来后,炒作最起劲的某网络媒体迟迟不予转载,而2小时候该消息能在该网站检索到了,但任何页面都找不到! 这就有点奇怪了,东方网不转载辽沈晚报先前的报道,也许是大家都能猜想到的原因,该网媒既然如此关注此事真相,为什么不将另一方的说法给予信息对等的处置呢?难道这就是公正报道应该采取的做法吗? 也许该网站提升影响力的思路就是热炒猛炒煽动性强、易于引起群情激愤的新闻,而对于那些不痛不痒、有可能使得“热点”迅速平息的新闻则有意无意要进行“屏蔽”?!这种做法究竟是维护了公众的知情权,还是误导了大家观点、言论以及感情、情绪呢? 作者:skyf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