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20:20 红网 | |||||||||
在日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宣称自己“20年来一直为企业家说话”,并以站在大众舆论对立面而自雄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指出:“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只有做大蛋糕,才谈得上补偿。”他强调,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否则改革就进行不下去。尽管与会许多人反对,但张维迎坚持认为,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谈不上尊重科学。”——有勇气将自己的观点自负为“科学”的张教授,显然是不会把大众舆论的批判和天下愚民的愤怒放在眼中的。在他看来,所有反对声音都不过是“用妓女的心态看待所有的性关系”罢了。正所谓“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有张教授这样的“智者作法”,“受损最小”的老百姓就等着喝“溢出”或者“渗漏”的改革清汤去吧。 “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换句话说,改革必须首先聚集改革成果以满足既得利益,在现有利益群体得到充分“补偿”的前提下,再考虑辐射“补偿”其他未得利益群体。通俗一点说,改革必须首先让有权力操纵改革、有资本主导改革、有话语优势影响改革的早先一轮改革的“赢者”吃饱了喝足了,然后才能考虑拉点大便撒点黄尿去造福众生。在纯“生理学”的角度看,这似乎非常符合“排泄原理”:“赢者”吃的越多拉的越多,“弱者”生存之土壤的肥料就越多。 按照张教授“既得利益至上”的改革“科学”,引发人们普遍不满的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对既得利益还不够“尊重”:不良领导干部对私利追求还不够张扬,各色资本对改革的干预还不够大胆,“主流经济学家”为企业家说话还不够肉麻;偌许多“改革不成功”,也不是“不成功”在未能让社会底层未得利益群体分享到应有的改革福利,而是未能加大力度对现有利益群体实施“补偿”,所以改革这才“进行不下去”了。 然而,这种“强者总该是最强者”、“最多受惠者最大利益”的改革“科学”,却忽视了一些基本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说,比平衡财富更重要的是平衡人们的欲望。对既得利益的“补偿”,其实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不会有满足的一刻。这使得既得利益“肠道”严重堵塞,他们只吃进不拉出。最后的结果,不是既得利益自己撑死自己,就是分享不到改革成果的人怒而揭竿。而且,现有既得利益的产生并不全部来自于公平的竞争序列,有很多是来自于权力异化、资本异化的非正义改革结果。“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实际上大有可能是对本该遭到惩罚和清算的“恶”的肯定和延续。 诚然,改革在既得利益和未得利益之间,总是倾向于更多地满足既得利益。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但并不是继续存在、一直存在乃至上升为改革“科学”的理由。相反,这说明既得利益意志太多地侵入了改革进程,未得利益话语权被无情剥夺,已经使改革偏离了公平公正的轨道,改革在以大众的名义为小众谋福,这正是值得反思的改革乱象,怎可上升为改革“科学”? 事实上,既得利益在改革进程中,已经掌握了太多的资源优势和话语优势,自身完全有能力得到充分而必要的保护;何况,强大的既得利益背后,从来也不会缺少跟屁虫和鼓吹手。现实情况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底层未得利益才更需要得到有良知的专家学者保护。因此,在改革真正进入公平公正轨道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说“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未得利益”大抵不会有错。 (作者:舒圣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