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民生议题再成焦点的三重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2:08 华夏时报

  自今日始,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陆续拉开大幕。社会热点升温,民生话题再成焦点。求诸各类民意调查,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等一直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在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此类议题就曾得到广泛关注。同样,这些议题将在全国“两会”上再次共议。

  民生议题再次成为焦点,一方面是该类议题本身的性质所致,即与百姓生活关系紧
密,利益相关,大家关注度高。教育问题不仅是关系到国民素质的大问题,更是关系到个体提高自身实力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条件。看病与住房则是牵涉到个体生存与生活的质量,关涉到每个人的幸福感受。因此,无论是上学、看病,还是住房,是每个公民无法绕过的生活之槛。

  其二,民生议题再成焦点,意味着这些问题在此之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教育高收费、乱收费屡禁而不止,哈尔滨天价药费让人咋舌,各地

房价在调控政策紧锣密鼓之下仍然上涨不止,
经济适用房
供不应求且被很多并不符合条件的人钻了空子……这些问题,已成社会久治不愈的痼疾,亟须更强有力的政策出台,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百姓的关切。

  此外,民生议题又成焦点也意味着国家在关注宏大叙事的同时,民本的执政理念已经成为国家权力机构的思维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讲,民生越是得到关注,越是体现出政治文明的进步。因为,在国计大事得到统筹安排的情况下,民生问题在政治议程中才能更多地排上日程。社会的进步最终必须体现到每个个体公民的福利增加之上,这是现代政治理念的基本信条。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民生议题再成焦点,既有积极的政治文明体现,更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消极因素。相对而言,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毕竟,每个公民的幸福感觉,往往是从自身日常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中得来的,其中的甘苦,是每个人的亲身体验。在教育与医疗方面频频发生的尴尬事件,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巨大动力。有效调节社会利益的分配失衡,才能让全体公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作者: 本报评论员任孟山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