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一五纲要民生指标:政府责任的刚性体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10:16 南方网

  昨日(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由于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因此报告中,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成为政府工作报告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们在“十一五”的纲要中,读出了一系列的“民生指标”。无论是让1亿农民喝上干净水,还是建设7000公里的客运铁路专线;无论是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
人,还是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特别是女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关于民生的问题被提到如此高度,又迅速落至细则,对全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民生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民生指标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从政府到公民,“以民为本”这个概念已经自上而下深入人心。问题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何实现“民生指标”,需要对民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一个社会的发展,如果不以全体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为判断标准,那么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无法实现,政府责任也不能落到实处。今天的中国,民生已经成为政府责任的重要内容,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等表述,新华社就将此表述为“紧扣国计民生,彰显政府责任”)。温家宝总理在解读“

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六项明确任务,这些明确任务的最终得益者都是处于社会收入各阶层的全体民众。

  民生也是检验政府管理水平的最准确指标。在中国历史上,有智慧的政治家也总是以“民生疾苦”形容百姓生活。这说明,人们首先通过百姓生活中的具体要求能否得到满足,来判断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政府的管理能力。我们在检验政府管理水平的同时,不但要看GDP的增长,还要看每一项政策究竟能够惠及多少人。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就是以群众受益来实现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

  民生还是社会发展矛盾的集中反映。中国仍然处在“黄金发展”和“矛盾凸显”并存的时期,应当承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群体的划分也在发生着变化。解决民生问题,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2005年社会发展的辉煌指数背后仍然存在着五项困难,其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些民生问题中的具体困难,往往是社会结构矛盾所在。这也为政府优化社会发展的结构提供了参考样本。许多传统的社会发展思维,已经不能满足民生的需要。要解决民生的矛盾,创新理念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其实,民生问题解决得好,才会使整个社会实现和谐。每一口干净水,每一公里的道路延伸,每一个贫穷孩子走进课堂,都会温暖一大群人的心灵,使得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更增加一分。因此,民生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标,实际上不但是“执政为民”理念在具体决策过程中的落实,也为政府提供了一个百姓满意度的评价体系。

  只有先民生之苦而苦,后民生之乐而乐,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是稳定和长久的。这也是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传递的信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