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的"成熟"我们等得起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07:43 新华网 | |||||||||
文/王威 培养一个成熟的政协委员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积极性与政协平时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乌鲁木齐市政协委员杜维英认为:“如果培养力度不够,在5年一届的期限内,有些委员可能还无法具备参政议政的能力。”(3月8日《中国青年报》)
与有些委员“终届仍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会写提案”的情形相比,那些经过“两三年”的培养即“成熟”起来的政协委员无疑令人稍感安慰。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积极性越来越高,也正是公众所期盼的。然而,作为享有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权利的政协委员,至少得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算得上合格,这样“成长的代价”无疑是惨重的。 根据政协章程,政协委员通过政协的各种会议和组织、活动以及提案、来信来访等多种形式,参与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重大事务的讨论,参与政治协商。政协委员要行使好权力,必须具备与履职相适应的能力和热情。在人民政协的作用日益加大的今天,要求每一个当选的政协委员在任期内都要始终如一、热情饱满地履行自己神圣的职责。在换届头两年,有许多新委员开会不发言,出现“冷场”,这表明有些委员在5年任期里,有将近一半的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这怎能发挥政协的作用?这样的政协委员又怎能让人放心呢? 身为一名政协委员,如果根本不了解政协工作,不了解自已肩负的职责,当然是不称职的。可是,有些委员即便是通过两三年的培养而“成熟”了,与在整个任期内仍无法具备参政议政能力的人相比,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激发委员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这当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把好政协委员的“入口关”,通过完善推选制度,让那些能力强、热情高、民众拥护的人进入政协。提高政协委员的素质,不能寄希望于当选后的培养。毕竟,非得等上两三年才“成熟”,这样的政协委员我们是等不起的。(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