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呼吁高考“平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0:05 红网 | |||||||||
“两会”召开之际,我给网上发了《一个大学生对“两会”的期待》一文,说实话,本来我是没有抱什么希望的,以为不会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应,因为这应该说是一个老话题,提了好多年了,也一直没能解决。不过,事实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经网站发布后,居然掀起了如此大的“波澜”,得到广东代表团代表、汕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源远的大力支持,徐代表对我的意见深有同感,并将作为议案提交人大,我感到十分欣慰,欣慰的是代表们真正在倾听民生,反映民意,无愧于人大代表的光荣责任与使命。
这几天经媒体进一步报道后,事情越“闹”越大,声音也是越来越多,也变的越来越复杂,赞成者自然是多数,但其中也不免有一些是表示担忧,认为这样“一刀切”的结果只不过是造就一种新的不公平而已,换汤不换药,而且如此一来,可能让很多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上不了大学,贫困地区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照顾”。网友们的担心自然是有些道理的,但我以为这样的担心也是值得商榷的。 对于搞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的“一刀切”,我一开始就考虑过,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就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要求所有地区统一录取分数线自然是有失公平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贫困落后地区是不是需要得到“照顾”,对贫困、落后地区适当照顾自然是无可厚非,没有多少人会反对,而在于怎么一种“照顾”法,是想“输血”,还是要“造血”的问题。就我个人理解来看,我以为这种“照顾”其实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上大学难的问题。我也是个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对于贫困有着深刻的体会,对贫苦地区的教育多少也是有所了解,有些“发言权”的。其实,贫苦地区的孩子渴望并只是要得到某些“优惠”或“照顾”,这种简单的“输血式”的“照顾”对于孩子们的作用是有限的,对于当地教育的发展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当地教育更渴望的是国家能够加大对其资金、人才的投入。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对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过多,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是少之又少,这样就是使得“富者更富,而穷者更穷”,差距越拉越大,而此时,即使在高考录取分数线上有再多的“优惠”,再大的“照顾”,其又有多大的意义呢?贫困地区的教育倘若得到了足够的发展,谁还稀罕着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施舍”的分数“照顾”?也许有人会体会,说这教育的落后是由当地经济决定的,不错,道理是这样讲的,但这就需要靠国家的调控,需要得到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而不仅仅是地方的事,在当地经济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时候,国家就应该做的更多,做的更好! 正是因为区域差距过大,“高考移民”也就应运而生,不以为奇了。现行的高考体制对于录取分数线很高地区的考生自然是很不公平,面对这种公开的、赤裸裸的不公平,其实大家心里都窝着气,但因为这种愤怒无法撼动“大树”,更多的人只能选择沉默,选择默默地奋斗,用分数证明一切,而有些就觉得无法“容忍”,开始了艰难的“移民”。什么人有实力“移民”呢,又怎样能“移民”成功呢,可以想象“移民”中是有很大部分是有些钱的,否则,承担不起这笔不菲的费用。而如此一来,对于同样是落后地区的考生来说,是不是意味又一轮的不公平呢,有钱的人可以“摆脱”不公平,而更多的人呢? 我的初衷其实也并不是要搞所谓的“全国山河一刀切”,只是希望自己那问题先摆出来,让各方共同探讨,广征各方的“金点子”,因为个人的才智有限,而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无穷。我想,现行高考制度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地方,这是谁也不会否认的,而有问题就意味着有改革的必要,改革也是必须。改革也就是要改掉“特权”,“特权”越少也就越公平,越民主,改革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各方都受益,而不只是少数人受益,否则,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稿源:红网 作者:黄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