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还有多少新政成了摆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0:19 红网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在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直陈“新闻发言人不应该成为‘摆设’!”,并就如何改进革除这一时弊向大会提交了自己的议案。(3月10日 《中国青年报》)

  经过深入调研的冯世良委员指出,尽管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四年之久,而且上至国务院各部委,下到市级政府各部门,都先后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但至少到目前
,该项制度运转得并不理想。表现在新闻发言人经常拒绝接受媒体采访;很少主动举办新闻通气会;按某些部门对外公布的新闻发言人的电话与其联系不是空号就是无人接听。总之,许多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基本上就是“摆设”。

  啥叫“摆设”?即比喻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上为“摆设”一词所下的定义。其实用民间俚语来解释“摆设”恐怕会更加贴切传神。比如,把“摆设”当作聋子的耳朵,比成给瞎子点灯,甚至就像被霜打过了的驴粪蛋等等。

  “摆设”的要害在于中看不中用,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摆设”最最可恶之处就在它的粉饰隐瞒和欺诈,表面看起来光彩鲜艳、耀人眼目,形势大好、歌舞升平,是花拳秀腿端架势,逢场作戏扮秀功。假若任凭“摆设”肆意泛滥,结果只能是作足表面文章华而不实黄粱梦醒空欢喜,到头来于事无补误国害民堪悲伤。

  直面“摆设”时弊,拿出补救“药方”,冯世良可谓承担尽到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责任义务。那么,我们不妨举一反三,对照现实,究竟还有多少新政成为了“摆设”呢?

  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及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以来,新政不断涌现、层出不穷,不谈业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只说那些已经或行将成为“摆设”的东西吧。例如,为了方便市民监督政府依法行政,许多地市纷纷争相设立市长信箱、开通热线电话,起初一段日子还算中规中矩,可时间一长不是有始无终、空留躯壳,便是离谱变味、徒有虚名。再如,为了确保并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任用干部,不少部门先后实行了官员任前公示制度,结果大多也是听来挺正规、看着怪热闹、效果却一般。包括广大人民群众长期诟病的“听证会”演变成了“通过会”、“涨价会”的代名词以及他们深感想打赢“民告官”官司简直“难于上青天”而产生的种种困惑、畏难及抱怨,越来越引起人们特别是专家学者、有识之士的关注、警醒和反思。以上那些我们不愿看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没有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与机制吗?显然不是。一句话,是由于制度与机制走过场、成“摆设”的缘故啊!

  从当下正在召开的“两会”上,笔者注意到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的确前景喜人、振奋人心,更使亿万农民兄弟深受鼓舞。但与此同时,不少代表委员也不忘提醒,发展新农村建设务必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切忌因弄虚作假而劳民伤财,切忌搞“一刀切”式的样板,切忌玩花样翻新的数字游戏,决不能让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成为好大喜功、贻害无穷的“摆设”。笔者深深感到,这些话语才算说到了点子上,也真正说进了全国人民的心坎里。

稿源:红网 作者:赵晨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