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为什么看不起农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00:17 红网

  崔永元:“北京人有一句口头禅,形容一个人落后、保守,就说‘你真农民’,省长,您怎么评价这样的口头禅?”王金山:“这属于少见多怪,或者说是无知的表现。我实话实说——我最看不起‘看不起农民’的人。”崔永元:“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省长您呢?”王金山:“我父亲就是农民。”

  这是全国“两会”期间,安徽省省长王金山走进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小崔
会客》,与主持人崔永元的一段精彩对话,这段对话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3月19日《农民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广大干群普遍得到实惠的前提下,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别持续拉大,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等社会差别也在持续拉大,这对构建

和谐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给人们提供食物和生活所需的农民,却越来越被人瞧不起,甚至遭到歧视,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更令人感到不能理解的是少数干部对农民的感情也很淡漠,在制定政策和处理问题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城里人和农村人区分开来,使农民不能得到同等地享受“国民待遇”。如去年,发生在重庆市的同一场
车祸
,对三个女孩子死亡赔偿却不同。农村户口女孩家里得到的经济赔偿不及另外两个城市户口同学的一半。农村女孩的父母不仅要承受痛失爱女的巨大悲伤,死亡赔偿的悬殊,更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不公,也让广大农民感到心寒。

  当前造成歧视农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民在城市所从事的工作大都是脏、累、险一类工作;吃、穿、住、行的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待遇低;缺乏病残和失业应有的保障等。主观方面看,现在农村人即使与城里人干同样的活,生活在共同的社区环境中,却无法享受城里人所能享受到的许多社会服务,他们低人一等。众所周知,人的发展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断培养出来的。农民不是天生缺乏发展能力,而是因为没有条件和机会受到培养。许多重要的条件和机会也不是农民自己所能提供和创造的,而是要靠国家、外部社会给予的。因此,要改变看起农民的现象,必须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努力,最终要让看不起农民的人也被人看不起。

  客观上主要是从体制进行完善。今后国家在改变这样的不同的机会和资源分配政策和制度,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获得同等的公民待遇的同时,要再适当地向农民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弥补过去对他们的不公。当前特别要改革不同的城乡政策和体制,要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为农民提高发展能力创造条件。在就业体制上,国家应该确保农民与城市居民有同等的就业权利,获得同等的就业保障,实现“同工同时”、“同工同酬”、“同工同权”的待遇。

  主观上主要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农村是养育我们的地方。如今,城市虽然发展了,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农村,那里更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关爱。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哲学家与一个船夫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对话。“你懂哲学吗?”“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生命。”“你懂数学吗?”“不懂。”“那你失去了80%的生命。”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人各有所长,我们不能用居高临下的心态去歧视他人,更不能歧视农民,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谁看不起农民,实际上就是看不起自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正视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不和谐因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措施化不和谐为和谐,是最终实现“和谐”的必由之路。农民权益保障问题作为透视城乡不和谐问题的窗口,在解决城乡不和谐问题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有效保障农民各项权益缓和与解决越来越大的城乡差异,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里,只有从立法和执法的高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更有力的促进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

作者:刘纯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