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李文娟,我愤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11:08 四川在线

  3月27日,我因出差,电视、电脑都没有光顾。3月29日晚在网上浏览,看到了李文娟的事情,情不自禁的简单地写了几句话附在《迟来的正义是一种伤害》的文章后面。我是这样写的:“李文娟,应评为2006年度最使人感动的人。强烈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打击报复李文娟的人进行严肃查处,为李文娟恢复工作、树为有正义感的标兵。落实李文娟的问题,实际上是检验荣辱观是否能够落实的问题。李文娟举报是荣,打击报复者是耻,是犯罪!”虽然表达了一时激情,但时至现在,我的心情一直阴郁。

  为李文娟,我感到愤怒!因为李文娟的事情是对我们目前这个社会的无情嘲讽。

  一、 我愤怒,为我们的人心不古

  我们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礼仪之帮的文明古国。历朝历代,都是这样教育人民的: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共产党执政以后,教育我们的也是: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都不是空洞的。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当原来是辽宁省鞍山市国税局的一名

公务员的李文娟,在负责税收登记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鞍山市国税局存在人为地少征国家巨额税款等违法和违规行为在犹豫了五个月之后,李文娟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了实名举报。这应该是一种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行为。对这种行为,我们理应赞赏。然而,就是因为这件事,使李文娟遭到打击报复,被两度辞退,并被劳动教养一年,至今依然没有工作,其老母亲差点被吓死,儿子也遭遇了童年人不能承受之痛,性格变得特别孤独。逆境之中,李文娟本人一度想到自杀。这那里还有一种文明古国的氛围。它首先说明了人心的蜕化,是非荣誉的颠倒。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概应该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许多人都失去了热血,对周围发生的许多原来认为应该指责的事情都开始采取一种麻木不仁的态度,渐渐地竟然发展成为赞誉。这就是《人民日报》的3月24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批评的荣耻颠倒现象,即: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相反,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

  在这种氛围下,李文娟的正义行为自然被视为异端,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岂止李文娟是如此,其他那些同样怀有报国心和勇于坚持原则的人的命运莫不是如此。尽管政府有些部门纷纷张帖要求人民举报坏人坏事,但有几个愿意挺身而出?在这种氛围下,李文娟及其家人,性格怎么不会变得特别孤独、差点被吓死、一度想到自杀呢?

  假如,我们社会上的人都有一种正义感,都能象《中国青年报》3月29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的:“与当年腐败被市民(指香港市民——引者注)接受为生活的一部分相反,零度容忍几乎成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在初期举报人中,匿名占了60%至70%。如今,用实名举报的人已达75%,而且都自愿配合调查”那样,李文娟及其家人绝对不会是现在这种命运,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也不是这种格局。

  二、我愤怒,为我们的官员

  我们的官员是些什么样的官员?如果仅仅用他们自己的标榜,可以说是全世界前无古人可比照,后无来者可仿效的最好的官员。什么……什么,我就不一一说明了,反正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看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我真不知道如何措辞,是用一小部分,还是部分?姑息用一小部分吧!)的为非作歹,恐怕真可以用前无古人可比照,后无来者可仿效来形容。李文娟所受到的打击报复,就是有力的明证。

  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是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员的称号的。

  我也不知道他们还信不信仰共产主义。

  我更不知道他们是人还不是人。

  我只觉得,他们已经不配上述任何的一种!包括

国家税务总局的现任局长。

  假如我是国家税务总局的现任局长,我会因为有李文娟这样的下级自豪,我早就将她给予崇高荣誉,我要求所有的国家税务局人员,都要以她为楷模,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地为国家把守岗位。同时,对打击报复李文娟的属于我管辖的人绳之以法。树正气,打邪气。

  假如我是国家公安部部长,我早就下令,调查此案,决不允许制造冤假错案的人逍遥法外。

  可惜我都不是。我只有对李文娟深感同情的泪水和对人心不古与我们少数官员的愤怒。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