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慈善排行榜打破“藏富”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1:39 云网

  王加荣(广东会计师)

  4月11日,胡润2006中国慈善榜在京公布。深圳彭年酒店掌门人余彭年以自2003年至今20亿元的捐赠成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杨澜以5.5亿元的捐赠额排名第二,黄如论位列第三。在2006年慈善企业排行榜上,李嘉诚基金位列第一。(新闻详见今日快报)

  胡润版中国慈善榜出炉,一石激起千重浪,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甚至贬多褒少。大抵是从数字上做文章,从数字上评价得失。笔者认为,评价中国慈善榜,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论枝节不看主干,而应该充分肯定它的排行意义。即便它在统计数字上不准确、很不准确甚至一团糟,但它的排行意义仍然不能抹杀,我不去揣测制表人的初衷,姑妄言之曰“无心插柳柳成荫”。

  胡润中国慈善榜的排行意义在于它成功颠覆了中国数千年来富人“韬光养晦”、“财不外露”的传统,激活了富人潜在的行善热情和能量。当然,这种“颠覆”不仅仅是“胡润们”的功劳,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是“胡润们”第一个把握了这个机会。

  有观点认为,中国富人的“公益缺位”在于我们的公益捐赠方面的制度缺位。笔者认为这只说对了一小半,一大半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的

传统文化使然。因为我们今天的制度是鼓励行善,但行善却并没有成为富人的普遍风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浪必毁之”,这是从古到今许多中国人的座右铭。在传统文化里面,中国人害怕“出头”,以谦逊为美德。我们的法律保护合法的私人财产,《公益事业捐赠法》也有捐赠免税条款,政府也给予捐赠人很多荣誉。但传统的惯性却是根深蒂固的。许多富人仍然将行善特别是动用大资金行善视为财富外露,因而选择默默行善,如果有人张扬的话很可能是为了交换资源。不怕张扬,又真心行善的富人大概是少数,所以行善尚未成为中国富人的自然属性。而这种“藏富”的传统价值观的局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弥补的,它需要一种外来文化去激活。

  无论是胡润版还是

福布斯版“中国慈善榜”,都是中外联合制造的产物,它更多地吸收了“企业公民”以及“依法行善”的外来文化,它揭开了富人们遮盖在头上的神秘面纱,用慈善榜的形式将他们“逼上梁山”,显山露水,重排座次,让他们以灿烂的微笑真实地展现在公众的面前,激活起他们的公益责任和热情,让他们认识到,做公益带给他们的后果决不是麻烦,而是责任、义务和荣光。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整个社会和广大需要帮助的人们。我想,这也正是中国慈善榜所呈现出来的排行意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