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当随人口流动转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01:40 新京报 | |||||||||
今年9月,北京海淀区天秀花园荷塘月舍小区23个适龄儿童将入学。依照该楼盘最初的广告承诺,这些孩子将就近在小区内的中关村一小天秀分校就读。但当家长们满怀希望向学校咨询时,却被告知因适龄儿童数猛增,这些孩子“暂时不能入学”。(昨日《新京报》) 事实上,各城市新开发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早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而新区居民最头疼的还是孩子上学难。2003年底市教委、规委有一个统计,全市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共
即使建设了配套教育设施的小区,也存在很大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开发商将建好的教育配套设施出租给教育产业集团,举办高收费民办学校,业主要么让孩子跑很远的路上公立学校,要么承担很高的成本。对此,人们普遍指责开发商过于贪心。而有些开发商从商业逻辑出发,认为自己不应当承担这些配套设施建设责任。原因在于,尽管像基础教育、居委会、警务用房等配套设施都用于公共性目的,但政府在转让相应土地时,并没有给予出让金减免。 其实,新建小区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根源在于目前关于建设、维护这些配套设施的责任存在错位。政府要求开发商在开发小区时提供多种配套服务设施,这些设施中有些属于营利性的,比如便民超市、理发店之类,本应当让市场自行解决;有些属于公共性的,比如基础教育、居委会、警务用房等,本来应当由政府来承担。 纳税人缴税,就是为了让政府为自己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品,政府应尽最大努力,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的方向和结构,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民众对于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这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应当跟随民众的居住格局不断调整,让人民能够最便利地享用,这是政府的职责。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大城市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人口从城区向近郊区甚至远郊区扩散。政府就应当按照这种人口格局的变动,及时调整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供应格局。比如,在新建居民聚居区修建道路,开设邮局,兴办公立义务制教育学校。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进行这样的调整,而是把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责任大部分转移给了开发商,这种做法属于推卸自己的责任。因为向所有户籍人口,以及外来人口的子女提供9年义务制教育设施,是政府的责任。 当然,有关部门已经在对教育格局进行调整。比如,随着城市出生人口减少,老城区改造引起居民外迁,小学入学人数锐减,从2001年至2005年,北京市每年都有公立中小学被撤并。但是,与此同时,教育部门也应该按照同样的比例,在新建地区开设公立学校,把公共教育资源向新的居民聚居点转移。 合理的做法是,城区撤并所节约的公立基础教育资源应当跟随居民的迁移,转移到新建住宅小区。这就需要在市一级建立起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将原来拨付城四区的部分公共教育资金转移到新建住宅小区比较集中的郊区各区县,让公共教育资源在人口中的分配恢复平衡。顺便说一句,这种做法也有助于降低商品房价格。 □姚中秋(北京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