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亿元扶贫款引来“怨声一片”的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00:07 红网

  6年前,甘肃定西市安定区争取了一笔亿元扶贫贷款给农民修梯田、打水窖。6年后的今天,这笔巨额资金不仅没给农民带来“福音”,反而引来当地农民、银行和村干部的一片骂声:许多农民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背上了巨额债务,银行发放的扶贫贷款大量悬空,乡村干部为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强行发放扶贫贷款……(4月14日 新华网)

  对贫困地区来说,扶贫款就是雪中炭,就是摆脱贫困与落后的希望与信心。为争取
上级的扶贫款,各地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当争取了扶贫款后,当地群众却不领情,甚至“怨声一片”。群众提心吊胆,村干部被群众背后戳脊梁骨,而银行也蒙受了8000万元资金损失。透析这件“怨声”下的好事,值得反思。

  反思一,扶贫投入“送炭”更应“造血”。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这是帮助贫困落后地区尽快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然扶贫并非仅仅是“送炭”,关键还应“造血”。换言之,就是必须有可行性的脱贫项目。在缺乏实地调查、当地无任何重大建设投资项目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明令规定1亿元的扶贫基础工程贷款必须在2到4年内全部完成。如此巨大的扶贫贷款任务,既是一种盲目投入,更让基层无所适从。由此而导致县、乡及村采取行政手段强制贷款,不切实际地上百姓不认可的项目,导致矛盾重重。如今几年过去了,群众虽但没有从这笔巨额扶贫贷款中获益,反而唯恐避之不及。

  反思二,扶贫必须尊重群众意愿。政府帮助群众脱贫是件好事,然好事如何办实、办好却是一件值得思量的问题。显然,在安定区好事并没办好,至少群众不认同。在贷款问题上,农民不愿签字、盖章,干部便越俎代疱,有的甚至以村组织的名义为农民代刻私章,群众莫名其妙地贷了款还不知其所以然。没有项目,干部便强行群众修梯田、打水窖,可梯田修好后又实施退耕还林,结果是劳命伤财。如此,干部费了力、劳了神,却“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反思三,扶贫必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农民贷了款,却还以为这是国家的无偿救济资金,根本没有偿还的意识。这就说明当地政府在政策宣传上还存在盲区,抑或是宣传工作不到位。扶贫,不仅仅需要国家的资金扶助,更需要国家的政策引导。因而,让扶贫政策惠及于民,这是各级政府应着手解决的问题,政策搁浅,只能滋生群众的依赖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是其首要任务。而1亿元

扶贫款引来“怨声一片”,无疑值得各级政府认真反思、引以为戒。

稿源:红网 作者:陆志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