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率下降 国人当做何反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9:54 新京报 | |||||||||
今天是世界阅读日。这是一个浪漫的日子,按照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并传到许多欧洲国家的传统,妇女们在这一天将送丈夫或者男友一本书,而男人们则回赠一枝芬芳的玫瑰。这又是一个勤学共勉的日子,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一天———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旨在促进人类重视阅读传统,延续书籍文明。 日前,国家11个部委发出通知,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后,开展“爱读书,读好书”
一边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边是民众阅读率的逐年下降,这是我们在世界阅读日应该首先正视的现状。目前能够查到的公开资料,是2004年12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调查。调查显示,5年来中国国民的阅读率持续走低:“每月至少读一次书”的民众比率从1998年的六成降到2003年只有52%;在识字率、所得收入皆较高的城镇居民,读书率不增反降:近年来经济快速成长的苏州,有将近七成(67%)的人不读书,北京不读书的民众比率也超过一半(55%),上海则有超过两成(24%)。于是媒体惊呼:半数中国人不读书。 读书率下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然而中国的情况尤其严重。按照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在“两会”期间提交的“设立国家阅读节”提案的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而中国专事读书的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 是中国人不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吗?显然不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求学生涯中,读过抄过背过的有关劝学的篇章和格言警句数不胜数,从“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的提醒,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恐吓,到“书籍是巨大的力量”的教导,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人生指南……这些警句都可谓苦口婆心,无微不至。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读书呢? 我们可以找出各种答案,比如网络、电视、游戏等挤占了大量的阅读时间,也成为新的求知渠道和消闲方式。但是,到目前为止,书籍仍然是人类智慧文明最主要的承载者,阅读仍然是人们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想像力、创造力以及修身养性的最有效途径。网络上的深度阅读还仅仅是书籍的拷贝,影视作品的灵感也主要来自书籍。如果我们在阅读率上大大落后于人,那么,在网络开发与创新、影视艺术的创作以及科研技术的成就等方面,我们也同样不可能领先,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永远是句空话。 有杂志做过一个专题,宣称今日“无书可读”。也有一些有良知的出版人,一再谴责出版市场的急功近利,致使书香变成了铜臭,荒漠甘泉变成了城市污水。其实,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应该拷问的是,为什么在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文明古国,严肃认真的图书竟然没有市场了? 说到底读书的问题就是教育问题,读书的激情、收获和习惯都来自教育。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也因此应运而生。在这个背景下,让更多的人对书籍充满爱,充分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就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如何,今天是世界阅读日,我们不能仅仅唱赞歌。我们希望这些反思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中国人回到雅乐的书斋,让我们对世界文明的传承作更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