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房行动”的多层积极意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09:03 国际在线 | |||||||||
作者:刘以宾 《南方都市报》报道:疯狂上涨的房价已让深圳人不堪重负,昔日楼市上的弱者群体正在试图走向联合,以“持币待购、推迟买房”对抗不良发展商与楼市炒家的掠夺。一篇《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出现在奥一网上并引起强烈反响。
面对某些商品定价明显不合理的现象,笔者曾不止一次产生过类似念头:假如大家相约定都不去购买,看你还能否神气得起来!然而,这种念头很快就消失了,因为几乎找不到任何一种方法能把如此之众的消费者“组织”起来;就连“做一锤子买卖”的黑心游商都用不着担心中国的消费者群体实在太庞大了,即使一人只上一回当,也足够他赚的。不过,深圳的“不买房行动”也许会成功,起码部分成功。理由有二:一是多年畸形的房地产市场就象一口硕大的汤锅,使广大消费者在痛苦熬煎中变得逐步成熟、通透,达成共识的基础大大增强;二是高科技支撑下的现代联系沟通方式和逐步开放的舆论环境便于把大家“统一”在某种理念和行动之下。 与“房奴活该论”一样,“不买房行动”确有其积极意义,甚至有多层积极意义: 假如“持币待购、推迟买房”果真能成为很多人约定的行动,肯定能教训一下不良发展商。有人说,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怪胎,这话并非没一点道理。按照一般规律,高利润一定伴随高风险,市场竞争在造就成功者的同时一定会制造失败者。而不可思议的是:多年来,房地产商一直很“牛气”,他们几乎没有忧虑过乃至“失败”过。一旦“拒买”成功,对于房地产商来说不啻于一次漠大的教训,而教训则能刹一刹他们的牛气,使之变得理性,变得尊重消费者。 假如“持币待购、推迟买房”果真能成为很多人约定的行动,肯定也能教训一下楼市炒家。尽管“炒”楼谈不上违法,但“违德”还是存在的。可以这么认为,炒楼者是房价畸高和持续攀高重要的推动力量,房地产的意图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炒楼者的活跃而实现的。也就是说,炒楼者的幸福是建立在广大急需住房但却买不起房的市民的痛苦之上。一旦“拒买”成功,炒楼者便不得不接受一次教训乃至历史性的“报复”。教训能抑止今后某些人投机性炒楼的冲动,而“报复”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维持公平的一种方式。 假如“持币待购、推迟买房”果真能成为很多人约定的行动,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会形成一种略带畸形特征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制衡力量。很多人超越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购房以至成为“房奴”,一方面可看成是中国传统意识的新表现,一方面也是“从众心理”导致的结果。其负作用不言而喻,例如贷款者诚信缺失、银行系统性的风险、增强对父母的经济依赖和索要心理等等。这种略带畸形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几乎无法通过将大道理以及法律、行政的手段去矫正,而“不买房行动”所包含的新思维、新理念乃至新文化,则可以对此形成一种有效的制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