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马龙生:定价机制是成品油随市定价的前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02:25 华夏时报

  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多日在每桶70美元以上。为解决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理顺成品油价格关系,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自5月24日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分别每吨提高500元。

  其实,早在新闻发布前几个小时,北京各大加油站前,抢着加油的车辆就已排出数百米。在一个被进口石油左右程度很大的市场里,国际油价的动荡,给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
,是无论如何不能忽略的。

  长期以来,国内的

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外既不同步,又不同幅。“半只政府手”的定价机制,使我们的调价举措与国际石油市场有长达一个月的滞后效应。所有这些,主要缘于政府对社会承受能力、经济平稳发展等非市场化因素,进行较多的考虑。而这样的机制,在保障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也造成了炼油厂“行业结构性跛腿”、社会经营商采取囤油等方式投机等弊端。高油价的压力,不仅使石油业内人士对“市场化定价”的呼声此起彼伏,更让人们看到市场规律的巨大压力。本次油价上调,幅度较大,反应也相对较快,是因为政府也已意识到,单纯以“包底”的方式来与
国际油价
间接接轨,确已到了“难以支撑”的边缘。因此可以说,此次调价释放的一个最大信号,就是距离真正的“市场化定价”似乎已不再遥远。

  成品油定价实现完全市场化,起码可以倒推整个石油产业链的全面市场化,打破行业垄断,有助于运用市场的配置能力,通过即期、远期、期货等多种手段,分散因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形成新的生产、流通体制;成品油定价的市场化,可以调节用油行业的市场理性,人们买车、用车以及发展相关行业时,会有新的预期,对于缓解都市交通压力、发展新的交通模式等提供新的机遇。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目前的最大瓶颈在于,保证国内油品供应的压力;进出口渠道放开后,一系列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及执法能力的压力;对油品走私防范、打击的压力等。一句话,政府的重要使命是,保证油品流通市场不出现混乱。国家成品油定价机制的“难产”,以及“难产”背后的社会经济环境,远比成品油涨价更值得关注。


作者: 马龙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