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谭雄伟:“甩包袱”模式不是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0:33 四川新闻网

  改革不应该就是甩包袱,这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的原则和共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甩包袱”式的改革模式必须抛弃。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指出,在以GDP增长为政绩指标的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只热衷于GDP、招商引资等指标。地方政府搞医疗卫生和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政府,既
没有积极性,也没有能力。这导致地方政府对一些公立卫生机构经费补助日益减少,或者直接将其变卖。地方财政卸包袱的冲动,可以说是医改市场化的重要原因。

  这些年来,为什么改革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为什么有些人对改革失望甚至产生敌对情绪?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些改革成为“甩包袱”的改革:改革仿佛就是甩包袱,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了,就意味着改革成功。

  

医疗改革本身也是一个现成的例证。在
医疗体制改革
前,医疗部门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体制从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向分级分税财政体制演变,各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重新划分,中央政府将更多的医疗卫生支出职责交给了地方政府。下级政府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采取了甩包袱的改革模式,就是把筹资的主要任务推给了卫生机构,实质上是把难题交给了市场。如果单从“经济判断”出发,医疗改革确实让政府甩了个沉重的包袱,财政的压力大大减轻了,可是
医院
却开始向科室、医生下达具体的创收指标,各种“宰”病人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宿迁医改就是甩包袱的改革模式的一个典型,它不但没有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反而加重了人们的医疗负担。

  再如教育改革。过去虽未实行义务教育,但中小学学费十分低廉,那时还没有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一般家庭都有两三个孩子,但是都能够让孩子接受教育,甚至供应一、两个上大学。可是教育改革后,政府的投入比例却越来越少,大学收学费或许应该,但是连小学中学也变着法子收费。甚至有些地方把教育作为敛财牟利的手段,各种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结果,固然减轻了政府负担,却违背了教育公正平等的宗旨,贫困家庭的子女无力上学,中途辍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多数家庭都把子女教育当做沉重的经济负担。

  “甩包袱”的改革模式,就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作为改革的出发点,不管说得如何好听,通过一些改革,政府减轻了财政支出,而民众感受最深的后果却只有自己多掏腰包。因此,所谓的“甩包袱”的改革的实质,就是政府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把自己应尽的责任甩给市场,甩给社会和百姓个人。

  改革不应该就是甩包袱,这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的原则和共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甩包袱”式的改革模式必须抛弃。假如我们在新的改革领域中,重蹈“甩包袱”的改革模式,只能使其步前一轮医疗改革失败的后尘;假如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仍然延续“甩包袱”的改革模式,只能败坏改革的声誉!(谭雄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