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高福生:高考分数买卖何以成了“产业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8:00 红网

  高考分数公布后,山东的曹县、单县等地的重点中学门前,出现了买卖高考分数的现象。6月28日,单县某中学的一个理科学生高考分数630多分,竟然卖了25万元!(7月1日《南方都市报》)

  据报道,如此把高考分数当商品公开叫卖,如此大范围、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和“产业链”,在山东单县、曹县早就成了公开的秘密。让人震惊的是,当地人对此已经司
空见惯、见怪不惊了——学校门前的树木、电线杆上,贴满了买卖分数的广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少人正在讨价还价谈“买卖”;还出现了专门从事高考分数买卖的中介以及卖家……

  按理说,高校录取是比较严肃的事,要经过复杂的程序。购买别人的分数上大学,实际上就是冒名顶替。因牵涉学籍、姓名、照片、户籍等问题,没有学校甚至招生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默许,单靠买卖双方私下交易,高考分数的“转让”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曹县、单县等地,只要文、理科相符,性别、姓氏一致,高考分数就可随意易主。面对这种触目惊心的大跨度的立体“产业链”,笔者禁不住要问,这种“买卖”究竟是如何交易成功的呢?

  上有“需求市场”。由于现在都是各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时,各高校从招生办把考生的档案提走,放到学校里以备新生入学时建档、核查真假。所有这些都是由各高校的人员来负责,这就为某些人员换照片、改档案等弄虚作假创造了条件。据了解,被买卖分数的学校大多是非重点非知名学校,招生状况不容乐观,生源是他们的命根,何况“暗箱操作”还能给招生负责人和学校领导带来好处。在强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厚的市场回报作用下,一些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和学校领导瞄准了监管上的漏洞,钻入了制度上的黑洞,明目张胆地用权力寻租,大发招生财。

  下有“供货渠道”。据“商家”透露,要使分数买卖顺利进行,必须依托当地的一些高中老师,当然,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就是最佳人选,这样可以保证生源的稳定。在金钱的诱惑下,在升学率的诱惑下,我们一些教师“投降”了,当起了“托儿”。据了解,在卖分大军中,既有“专职”出卖成绩的,也有考上大学再“回炉”的,同时也不乏一些高二的学生前来“客串”的。这些“卖主”在为当地学校提高升学率的同时,也为自己增添了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而学校和老师,既得到了金钱上的补偿,又获得了面子上的荣光。

  中有“黑心中介”。从买卖“得逞”到形成“市场”,再到顺利进入大学,这样一个大跨度的操作空间,只有“黑心中介”才有这个能耐。当地不少中介公司,一方面和一些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依靠在当地的关系网(当然免不了要金钱开道),打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招生部门、学校、户籍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对其不法行为进行保护或“合谋”,所以多年来“没出问题”,并因此打造了“诚信”的“品牌”和“口碑”,“生意”兴隆。据知情人透露,每成交一个,中介的提成高达20%到30%。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第三者牵线搭桥,一笔笔“买卖”就这样成交了。在“皆大欢喜”的背后,笔者看到的却是赤裸裸的贿赂,是有意无意的渎职和徇私舞弊,是高等教育招生体制下的弊端与暗流。这样的“买卖”在满足小数人利益的同时,以牺牲

教育公平、法律公正、社会正义为代价,危害是巨大的,已经逼近甚至超越了公众的心理底线。人们担心,连高考分数都能够公然叫卖了,不知还有什么不能卖,社会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当务之急,绝不能对这种无视法律尊严、藐视教育公平的腐败猫腻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而是要司法介入,顺藤摸瓜,揪出在这条特殊的“产业链”上大发横财的蚂蚱。如果不用制度设防,如果只是对高考考前、考中进行了严格的监督,而缺少了对考后录取、新生入学的监督,如果不让某些人吃不了兜着走,倡导教育公平就是纸上谈兵。有关此事的“下回分解”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作者:高福生]

  相关评论:

    奚旭初:考分“自由市场”后的黑洞有多深?

  周志成:高考分数买卖要查“幕后老板”

  王贵宏:高考分数也可以当商品买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