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观察与思考:深化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6:43 观察与思考

  近来,有关“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信号越来越强烈。

  先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后是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专家纷纷发表文章,发出“坚持改革方向,倒退没有出路”的呼吁;而6月4日的《人民日报》发表《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
制保障》的署名文章,在回顾了中国改革取得的辉煌成果和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后,就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由于前一阵子思想理论界围绕改革有过较为激烈的辩论(甚至许多老百姓也在网络上加入了这场“唇枪舌剑”),所以,《人民日报》的文章就自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确实,我们对改革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那就是,中国的“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起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已在中国取得巨大的成功。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开始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经济崩溃”边缘挺起了腰杆,步履艰难地且又是步履坚定地开始了改革的新长征之路。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硬是把经济社会引向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事实证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崛起和发展的希望所在。中国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的现实,无不昭示着中国因改革开放而带来的勃勃生机。

  正因为此,中国的改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中国眼下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改革已成历史潮流,谁也阻挡不了,而是要使改革如何突破各种障碍和阻力,进而不断向纵深迈进的问题。

  就中国的改革而言,可以这样说,真正和改革“过不去”的人,不是人民群众,而是那些墨守陈规的,死守既得利益不放的,并且拥有相当的行政权力的“利益集团”。

  日前举行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指出,中国将围绕三个着力点,不断将改革引向深入,即:围绕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围绕消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放在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改革;围绕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将推进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

  上述三点,要“围绕消除”那些“体制机制障碍”,说到底,都是一次“权利的再分配”。因此,“利益集团”肯否还权于市场和人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是个关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也是以“以人为本”为首要原则的。

  这就是“中国特色”。

  因此,凡是人民群众拥护的,是真改革;凡是人民群众反对的,是假改革。

  时下,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里的“改革”有意见,正是因为这其中的“改革”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些个“改革”,本身需要改革。这点,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在不同场合向社会表示了态度。

  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失误,总体上看,是前进中的“失误”。由于我们的改革是“史无前例”的改革,“失误”在所难免。我们不可能先知先觉。但有一点是需要总结的,那就是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某个领域某项改革的时候,一定要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循序渐进,及时调控,不断完善。而改革一定要像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要“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正因为此,重大的改革,一定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顺民则昌,逆民则衰”,讲的便是这个理。

  同时,我们认为,改革的关键是对现行的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至于某些部门围绕工作而施行的一些“小打小闹”,只属于自己部门对工作的改进或创新范畴。不能将所有的事都贴上改革的标签。滥用泛用改革的名义,最终会损害改革的形象。至于打着改革的旗号,为自己的“利益集团”谋取私利,一定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中国的改革,现在到了攻坚阶段。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 面对温家宝总理的谆谆告诫,我们当共勉之。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