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孙立忠:交警不罚款,司机何以不习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09:19 国际在线

  作者:孙立忠

  “河南交警好样的,今后我一定遵守交通法规。”山西司机吴某第一次开大货车到洛阳送货时,因交通违法受到了高速交警的“不罚款礼遇”,对此有些不习惯。(7月18日《东方今报》)对于交警不罚款,不仅司机不习惯,新闻媒体显然也是不太习惯的,于是就有了这篇新闻。

  既然对“不罚款礼遇”是不习惯的,那惟一的解释只能是习惯了罚款。自觉掏出钱准备认罚的吴司机仍被河南省高速交警洛阳大队交警拦下,他很是不解,冲口而出来了这么一句:“你们不就是想罚几个钱吗?”显然,这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说明,在吴司机以及其他众多司机的潜意识里,当他们面对交警的时候,就是要掏钱交罚款,“仪式”就是这样的单一。这已经是司机们的条件反射。

  常年奔波于路上的司机,对于罚款之乱,无疑是有着刻骨体验的,也是最有发言权的。而现在,他们以不习惯“不罚款礼遇”发言了。

  执法决不意味着就要罚款,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以交警的执法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除了罚款等之外,还有警告,“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但在“公权部门化、公权私人化”之下,某些执法者已将执法等同于创收敛钱,能罚款的就决不只是警告,几乎已可以说是在“依法搞腐败”。安徽灵璧交警上路“吃”司机的明目张胆且不必说,暗地里以罚款为乐的执法者更是数不胜数,

超载治理总是难见成效与罚款过多过滥以至于司机不超载则无以生存是密切相关的。

  不罚款成了新闻无疑是对“执法经济”的一种反讽。这更说明在某些执法部门大搞“执法经济”之下,人们对于执法者的评价底线已经大大后退。与轻微违章司机高调称赞交警不罚款相对应的,正是人们对执法部门乱罚款、乱收费等的习以为常,几乎已将此当作了执法者的常态。而在“审丑疲劳”之后,人们就对执法者产生了较低的心理预期,将评价底线在不知不觉中大幅往后挪移。在这样的语境下,忽然有执法者对轻微违法者只进行警告、教育而不罚款了,人们就大感惊诧,产生轰动效应,似乎也就不难理解。这就跟公众见多了腐败的官员,就把不贪不占甚至是少贪少占的官员当作好官员的道理一样。

  这种评价底线的后退,不仅仅关乎政府权威和公信力的受损,它的危害还在于人们对腐败的容忍度增加,许多人甚至羡慕起了腐败,不掌握权力时痛骂腐败,一旦掌握了权力便也充分利用权力进行寻租。

  河南高速交警之所以给司机以“不罚款礼遇”,是因其在开展争当人民满意的“五好”交警活动,对轻微违章行为,坚持以耐心说理和批评教育为主。别的地方没开展这样的活动,大约就以罚款为主。而至于争当“五好”交警活动结束后,是否会将改变耐心说理和批评教育的策略,想必也是不好说的。要杜绝“执法经济”,只靠搞活动实在是靠不住的,更可靠的,是让法律更加地严谨,降低执法者的执法弹性,是靠强有力的监督约束公权力。

  人们对执法者评价底线的后退,无疑是值得警醒的。交警不罚款成了新闻,更是隐含了公众对于遏制“执法经济”的期待。让执法者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回归本位,已是当务之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