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毕舸:法律不能陷入“惩弱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9:29 青年时报

  目前,北京盗销买赃自行车数据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民初次购买黑自行车,将被“批评教育”;二次购买,将被视为收赃,视情况处以警告、治拘或劳教等治安处罚;如大量收购,警方将依据“收赃罪”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7月25日《新京报》)购买黑自行车间接“帮助”了黑自行车的销赃,因此,北京警方要求市民不要购买黑自行车,否则将接受治安处罚乃至刑事责任追究,这样的思路说不上有什么不对。但是,黑自行车市场的形成究竟是先有消费需求,才导致了黑自行车的泛滥,还是因为自行车被偷盗过多,市民无奈之下只
能去黑车市场寻求某种补偿呢?恐怕是前者因素居多。在今天的各大城市,自行车已经被视作最普通的代步工具,经济价值也往往被人忽略。市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一辆自行车不翼而飞,自己跑到派出所报案,可值班人员要么以案值太小不予立案,要么立案之后便无下文。因此,市民们如果遇到自行车被盗事件,只能自认倒霉,再掏钱购买新自行车。

  可见在自行车被盗事件上,市民急需的法律保护功能已经丧失,他们既无力日夜守候自家自行车不被贼惦记,也无法指望警方迅速破案还以公道。当自行车被盗事件接连发生时,市民因此带来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此时他面临两难抉择:继续花几百元购买新自行车,难保不出现再次被盗的可能;如果为了减少损失,惟一的途径就是去

黑车市场,选择一辆便宜点的车,而这,又为偷盗者提供了销赃便利。

  在整个黑自行车链条中,民众其实是最可怜和无助的一群,他们是自行车被偷窃的受害者,又是黑自行车销售的终端购买者,相当于为获得起码的代步工具进行了双重赎买。可最后,他们又成了法律打击黑自行车的最大埋单者。在此过程中,法律呈现出奇特的监管状态:当民众丢失自行车,需要得到法律支援的时刻,法律是失语的;当民众转而以购买黑自行车来自救时,法律戴着铁面无私的面具出现,高举正义不可侵犯的令牌要下重手。

  法律不能陷入“惩弱误区”。北京警方应当将有限的执法资源集中运用于打击那些自行车偷窃者,遏止自行车屡偷屡卖的现象,而不是将锋芒对准最容易被查处的买车市民。当然,打击前者需要耗时耗力,惩罚后者倒容易立竿见影。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毕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