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徐云鹏:莫让“人情消费”吞噬“民心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0:01 红网

  年收入不到万元,送礼就得送掉一两千。近日,华师学生在湖北蔡甸农村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发现,该区部分农民每年“人情消费”数目惊人,部分农民不堪“人情消费”(据7月31日《武汉晨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情一把锯,你不来我不去。人与人之间,不能没有亲情、友爱,礼尚往来,本在情理之中,更何况我们还是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中,向来是很讲人情
礼貌的。

  然而,当前农村里有些“人情”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比如,在受访的蔡甸县120户农民家庭中,仅去年在街坊和亲朋好友的婚丧嫁娶、升学、生日添子和新房落成等“人情消费”中,支出1000元以上的多达46.3%,2000元以上的约20%,3000元以上的约12.2%。而这些家庭去年全年总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34.9%,5000元以下的占51.2%,1万元以下的占76.7%。对于这些“人情消费”,表示能够承受的农民约41.3%,勉强能够承受的约52.2%,而无法承受的达6.5%。可见,“人情消费”已成为部分农民不堪承受之重。

  其实,这种现象绝非湖北省仅有,在全国具有普遍性。更为严重的是,“请客送礼”在许多农村地区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敛财手段,一些农户急需现金时,往往巧立名目“请客”。一些人为寻求心里平衡,变着花样设“由头”,想方设法把随出的“份子”再捞回来。

  显然,“礼”已超越了“情”的本义,演化成动态性的“人情债务链”,成为一种“钱与情”、“钱与权”的交易,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并污染了社会风气。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人们相互攀比,人情风愈刮愈烈。除传统的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外又添了许多新的名目,如求人办事的“方便礼”,亲友之间孩子的“满月礼”、“百日礼”、“生日礼”、“上学礼”、“上梁礼”、“乔迁礼”、“庆典礼”等等,让人应接不暇。而且人情的档次越来越高,礼金越来越重,逐步升级的“人情债”已成为压在农民心头上的一座“大山”。

  有人曾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个农民一年只要增收100元,全国就会增加900亿元;一个农民一年消费300元,全国就是2700亿元。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大跳。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概略地推算出每年全国农民“人情消费”的惊人支出数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固然需要国家积极创造物质技术基础,帮一把,但广大农民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要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增加个人积累,富起来。假如任“人情消费”之风继续漫延下去,总是搞农民得入不敷出,不堪重负,什么增加农民收入,什么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什么使广大农民切实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统统将成为空话,新农村将是画饼。

  可见,“人情消费”的不断上涨,势必要迟滞新农村建设步伐,甚至吞噬掉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有效遏制“人情消费”风,必须牢固坚持“两手抓”方针,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狠刹以权谋礼现象,使礼尚往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并自觉地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服务。

作者:徐云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