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潘多拉: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校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0:48 四川新闻网

  8月1日,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赴杭州宣读任免通知:原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离任,留美博士、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杨卫接任浙大校长(副部长级)。据介绍,近三年来为中国公立大学领导换届的高峰,和杨卫一样,许多新任大学校长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并以政府部门(教育部居多)司局级干部的身份“空降”升任大学校长职务。

  分析新任大学校长的两个特征,一个突出的缺憾就是,在公立大学中,几乎没有从本校教师中选任校长的先例,也尚未形成从不具有行政级别或官员身份的名教授、名教育家中选任校长的机制。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大学校长不是作为一名教授、教育家,为了实现崇高的教育理想而兴办高等教育,而是作为一名政府官员,为了贯彻既定的教育目标而管理一所大学。出于一种自然的“经济人理性”,他在大学校长任上的所作所为,最有可能要向任命他、同时也赋予他权力合法性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而不大可能首先向大学及大学的师生负责。

  经济学家张维迎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国家所有制下的企业家不可能定理”,即国企领导的经营业绩传统上由政府官员评价,但政府官员既不承担经营风险,也不占有经营收入,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是他们“事业心”的体现,所以无法保证他们对经营者的评价是“公正”的,无法阻止他们重用庸才,打击人才;由于政府官员始终作为国企领导的“上级”在发号施令,国企领导的命运也就掌握在政府官员手中,这就形成了他们对后者的依附感以及对官场的归属感,使他们难以像真正的企业家那样,把经营企业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参照这个定理,我们看到,大学校长的治理业绩传统上由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但大学的治理业绩不是教育主管部门“事业心”的体现,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始终作为大学校长的“上级”在发号施令,大学校长的命运也就掌握在主管部门手中,这就形成了他们对后者的依附感以及对官场的归属感,使他们难以像真正的教育家那样,把治理大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近年来大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外界批评的焦点往往集中到大学校长身上,其实,大学校长们有时也是“无辜”的,时势和环境既然决定了他们难以把治理大学作为终身事业,我们又怎能要求他们对大学出现的种种问题负责呢?

  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在上世纪前半叶,中国长期存在着一个社会贤达群体,国立大学的校长是这个群体中的重要成员。大学校长们一般都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广泛的社会关系和被普遍认可的社会声望,他们作为一种中间性质的力量,在文化、道德和社会进步方面起了主要作用。今日之中国,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发育的逐步完善,类似的社会贤达群体也正在形成之中,那么,能不能从这些人当中遴选出一批有学识、有追求、富有建树、众望所归的杰出人物,聘请或任命他们担任大学校长,真正实现大学以主体资格自主办学、校长以教育家身份民主治校的理想呢?

  或许惟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方面有没有放手让中国大学培养自己的“教育家校长”的胆识和魄力,有没有为中国高等教育拓展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智慧和勇气。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潘多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