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诗成:部委政策受质疑未尝不是进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07:03 中国青年报 | |||||||||
毕诗成 这段时间,一些部委官员可能会感到郁闷。他们会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自己颁布的政策,不再说一就是一;自己的言论,不再是自己想要的解释。从文化部的“午夜2点后禁止娱乐场所营业”,发改委的调控政策,到卫生部的“不要妖魔化医务工作者”论调,再到这次林业局“野生动物狩猎权”的拍卖,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常常要面临舆论的非议与质疑。
从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好现象。光靠精英们关起门来研究出的政策,毕竟是靠不住的。任何政策,只有经过充分博弈,才能期待实现和谐,而民间舆论的充分介入,不啻一种民主参与的现实方式。说起道理来大家都懂,但当信息公开给政府行为制造出一个个“绊脚石”的时候,欣然接受民主所带来的喧嚣,总还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比如这次备受关注的“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会。林业局称,作为首次尝试,他们希望能低调运作。但一则拍卖公告,竟然给此事带来了意料不及的公众关注,也揭开了已在国内“内部审批”了20年之久的国际狩猎面纱。当公众关注、热议扰乱了最初的拍卖计划,下一次“某某权”的拍卖会,是会提前主动与民众讨论,还是更倾向于守护“低调”运作,以避免麻烦? 中国人常常被一句老话束缚住了,这句话叫做“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但不议的庶民,显然只是被统治的顺民,不是国家的主人。况且,“庶民不议”的“议”,多指非议,焉能等同于今天民主政治的“议政”?现代社会应当“天下有道,则庶民议”。 现代国家的强盛,必然是以大众民主为基础。延展而来,大众民主的盛行,必然以大众对于公共决策的参与得到满足为基础。作为重要的政府部门,各部委不仅要有倾听民众议政的胸襟,更要有吸纳百姓意见的智慧。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促成了社会的高度分化,旧有的以企事业单位为单元的管理模式逐步瓦解,而新的社会结构又未能建立。这个时候,百姓缺乏集团代言,多以分散的个体来关心公共决策。而现代政治的基本任务即在于创造一个过程,使多元分散的社会利益,仍能凝聚为民族整体的意志。 因此,面对大众媒体、网络言论与大众舆论空前的非议与质疑高潮,官员们不必恼怒,更不能裹足不前。经历过此般热议高潮考验的政府,才能更加理性,更趋科学,获得更多的权威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