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丁仁能:培养蓝领也不是容易的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09:14 东方网

  “大学校长国际论坛”8月26日在成都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和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发表演讲时,都提出大学今后应该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培养更多蓝领。(8月28日《中国青年报》)

  按理说,社会的需求就是大学培养的目标。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都把重心放在培养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上,对培养技术型人才,显得不很热心,效果也不很明显
。这种办学定位上的错位,使得很多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办学风格不突出。特别是专科层次的学校,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课程设置,都更像是本科压缩型的。北大和科大两位校长演讲时强调高校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可谓切中高校发展的时弊。

  那么,办不好研究型大学的高校,向应用型转轨后,能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对此,笔者持怀疑态度。

  教育界一直有一句很响亮的口号: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这句话从方向上看,是不错的。然而,真正要把这个口号变成现实,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高校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相应的图书、仪器设备,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因此,高校要想办好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专业,必须有长期的专业准备。从多年的办学实践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难度并不比培养研究型人才小。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教学生理论知识容易,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就不是几句话能奏效的。单是供学生实训、实习用的设备,就是一笔很大的投入;而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这些用来供学生实习、实训的设备还要不时更新。况且,把理论知识变成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有高素质的、动手能力强的老师,而这恰恰是目前很多高校最缺乏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办教育当然要讲科学。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教育领域充斥着浮躁之风。一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不顾自身的条件和能力,什么专业热门就开什么专业。有统计表明,前几年,10个高校在校生中就有一个是学财会的。这种不顾现实需求的做法,不但造成了毕业生的供过于求,使很多学生在毕业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也让社会上很多紧缺岗位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专业设置上的这种盲目,还让宝贵的高教资源耗费在重复建设中。

  不同的高校要想在办学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必须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自己能做成什么、不能做成什么。如果以为办学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的简单,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必然会在办学实践中碰壁。即便是培养蓝领,很多高校也不一定有这个能力。因此,高校要想转型,还必须下番苦功夫。


作者:丁仁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