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迎铧:政府应该重点管投资还是重点管消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10:20 长城在线 | |||||||||
赵迎铧 最近,媒体曝光的温州“纸糊电器”事件,向人们展示一个活生生的怪现象:一些危及群众健康乃至生命的“问题产品”在当地市场大行其道,几乎已到路人皆知,但监管部门尚且“蒙在鼓里”,直到媒体曝光了,相关部门才“迅速出击”,打掉假劣产品。
由此,笔者联想到当前的投资过热问题。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一片飙红,这其中,一些地方政府脱离实际,大上项目是重要原因。现在许多地方一提起加快发展,主要的抓手就是大上项目,“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年”,引进外地客商予以“重奖”,给各部门下达招商任务等举措层出不穷。但是,总体效果如何呢?投资过热是一方面,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过剩已成多年痼疾,不少行业、许多产品供过于求,一些企业库存居高不下,经营困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群众却是消费欲望低下,居民储蓄连创新高。 消费者为什么攥着钱不敢花、不愿花呢?原因就在本文开头提到的例子:到处是假冒伪劣,到处是“地雷阵”,让人怎么消费?这些年,毒油、毒菜、毒大米、毒木耳等等,一个个接连涌现,而日常生活中的“小道消息”也为数不少:化肥催大的豆芽,加洗衣粉的油条,层层包满农药的卷心菜,添加食用胶的鲜面条等等。许多人就是为此不敢消费,不愿花钱。对此,政府部门应该下大力气管一管。 经济要发展,企业要上项目。但对于政府来说,既要帮着企业抓投资,又要尽全力管好消费。因为消费是企业的“出口”所在。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假冒伪劣横行,消费信心低下,居民不敢买东西,企业即使上再多、再大的项目,产品卖给谁去?生活中的例子太多了:到处流传韭菜要用剧毒农药灌根防虫,报纸上又不断传出吃韭菜中毒的消息,很多人开始不吃韭菜;媒体几次披露大小饭店为节省成本,以洗衣粉代替洗涤精涮碗,身边的一些朋友因此减少去饭店就餐的次数;因为交通秩序混乱,车祸频频,有人因此不敢买私家车……最为显眼的,是“病死猪肉松”、“毒火腿”以及光明“早产奶”等事件曝光后,相关的企业、行业和地方经济因此遭受重创。这些问题,难道不是相关政府部门的失职吗?要发展经济,管好这些,比大项目要强得多。 政府该管投资还是管消费?投资尽可以由企业去做,政府管好了消费,优化了消费环境,把居民的消费潜力和欲望充分调动起来,让人们放心花钱、大胆花钱,企业、行业的产品会畅销,相关的投资项目不用政府管,也会上马并收到良好效益。现在讲政府转变职能,由重点管投资向重点管消费转变,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各级官员观念上的更新,更需要激励体系的转变。当市场的秩序和净化程度纳入官员的重要考核和问责指标,而不是单纯看GDP增长时,官员才会下大力气优化消费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