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诗成:流言因何而生,又如何而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5:55 南方网 | |||||||||
毕诗成 9月6日,成都市政府宣布,发生于崇州市实验小学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确诊病例为57人,而非传言中的数百人。同日,多家媒体报道说,事件发生以来,崇州市相关部门对事故信息遮遮掩掩,所提供的数据与记者现场调查结果大相径庭,存在虚报情况。“中毒学生起码有七八百人”、“转院的学生有的已经不行了”……各种流言飞速传播。(9月6日《
“以后这种虚报请不要再作为新闻报道了,如果有官员如实报告,这才算真正的新闻。”面对报道,已近乎麻木的网民不无黑色幽默地“教导”新闻记者,什么才是“真正”的新闻观。莫怪网民刁钻刻薄,近年来,矿难、水灾、假药,甚至交通事故……隐瞒负面信息、延迟公布数据,类似做法如同流行性感冒一样蔓延。有人感慨,国家定制度、下文件,三令五申逼着地方说真话,但为什么很多人仍然以近乎条件反射的本能,面对突发事件不肯按规定行事? 按照今年1月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等”。但本次事件发生后,了解情况的医生被交代,“接受采访必须经崇州市卫生局同意”。崇州宣传部门称“事件重大,采访任何人都需上级部门同意”。而成都有关部门最开始“友好”发布的“通稿”,对具体人数这样的关键问题避而不谈。直到4天后,才有了一个像样的“说法”。 当地一位官员透露:此类突发事件受害者如果超过百人,当年政府的目标考核将被“一票否决”。不可全信,但也不能不信。不难发现,解剖一次次瞒报、虚报的背后,多有着一致而简单的动机:基层领导顾及个人官场利益,地方政府顾及它的集体利益。 撇开此案,我们以小人之心,冒昧地帮以往掌握信息却犹豫不决的人算算账:如果实报,就可能一年的工作要被“一票否决”,甚至主管领导要掉了“乌纱帽”。虚报呢?两种结果:一是“上边”始终不知道,浑水摸鱼,侥幸逃脱;二是“不幸”被曝光。曝光了,风险多大呢?从报道出的“先驱”看来,搞几个替罪羊,再写写检讨,问题好像比实报严重不到哪里去,按照“赔率”,按照风险……不如捂捂盖子,看看风声再说。这风声一看不要紧,流言就抓紧时间滋生了,原本想要稳定的东西,越发无法稳定。 我们无法令官员面对突发事件完全不犹豫,但必须构建强有力的杠杆,帮他们做出正确的抉择。已经查实的瞒报、虚报行为,一旦得过且过,其示范效应非常恶劣,因此,必须让虚报的责任人付出比实报严重得多得多的代价才行。另一方面,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日常管理是否粗放?“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政绩标准是否被扭转?不可否认,很多成绩必须从数据中体现出来,但把数字看作唯一管理标准,不作弊才怪。正如有论者指出的,就好比看一个网站好坏,要是只看点击率,只根据点击率排名,必然有的站长要在点击率上作弊。 虚报、瞒报、缓报,本质上就是弄虚作假,就是以不正常手段换取不正当的利益,其害处比起贪污受贿有过之无不及。流毒甚危,不能一次次地等闲视之。(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