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林:谁教会了“谁叫他们生在农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7:55 南方网 | |||||||||
■盛大林 前不久,河南某报社组织了一次暑期“体验贫困”活动。28名来自郑州的孩子来到了宁陵县的一个村子。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但在体验的几天里,这些孩子的言行却让带队的记者大跌眼镜。下面摘取报道中的几个细节———
初到农家,主妇用专门洗了很多遍的碗盛水给城里来的孩子们喝,但孩子们却扭过了头:“呀,这是人用的吗?” 吃饭前,农家娃赶紧去压井水让城里娃洗手,城里孩子都惊讶地看着他:“农村人也知道吃饭前要洗手!”吃饭时,城里孩子问主妇:“你蒸馒头之前洗手没?”农妇说洗了。一个城里娃继续问:“那你蒸馒头的时候放屁了吗?”于是,哄堂大笑。城里的孩子们打扑克、玩“双升”,记者就跟村里的孩子介绍玩法。城里娃却把记者拉到一边说:“一群乡巴佬,你教他们,他们也不会。”城里娃们抱怨蚊子多,纷纷拿出准备好的花露水、清凉油。而农村的孩子都习以为常。城里娃对农村娃说:“你们身上太臭了,连蚊子都讨厌你们!” 当记者跟城里娃说他们不该嘲笑别人时,城里的孩子说:“谁叫他们生在农村呢?”(9月6日《东方今报》) “谁叫他们生在农村呢?”这让我想起了何祚庥院士的那句名言:“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如果说自己也“生在中国”的何祚庥说那句话时可能还带着一丝无奈的话,那么城里娃专对农村娃的这句话则是赤祼祼的嘲笑和歧视。于是,“体验贫困”变成了“嘲笑贫困”。 一句句尖刀般的话语、一个个鄙夷的眼神、一串串戏谑的动作……面对这些,那些农村娃的心里到底是什么感受,报道没有提及,可能是因为记者不忍心去问吧。但作为曾经的农村娃,我的心在痛。仅仅是因为自己及其“同类”的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吗?不是的。我为之痛心的,也包括那些“高贵”的城里娃。 我一直在想:那些孩子怎么会说出那么刻薄的话?他们怎么连最基本的同情心都没有?进而我又想:是谁把孩子变成这样的?是孩子的错吗? 回到郑州后,记者跟一个孩子的妈妈说她的孩子一个劲地嘲笑农村的孩子不讲卫生时,这个家长坦然地说:“这没什么不对呀。”她说,“我就教育儿子要讲卫生,不要跟农村人学,并且我也不希望他跟班里的农村孩子接触。”———听了这个家长的这番话,我“恍然大悟”!一位专家说得好:“家长口中的农村,就是孩子心中的农村。”而我还要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应该懂得尊重别人。出生在何地,任何人都无法选择。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差别,往往也有着复杂的原因。追求或享受富足、“上流”的生活并没有错,但不能因此而把别人当成笑料。孩子们可能不懂这些道理,大人们也不懂吗?(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