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中欧关系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13:53 国际先驱导报 | |||||||||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 张健 近年来,实力下降的欧盟更多地将中国视为一个经济和国际影响力上的竞争对手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9月9日,中欧峰会在欧盟轮值主席国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这是中欧首脑会议机制化以来的第9次年度会晤。9年来,随着中欧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
欧盟逐渐趋向保守 欧盟一些国家和民众对欧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日益不满,并不时叫嚷要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中国在欧洲人眼里代表了全球化黑暗的一面,他们认为中国出口太多,不仅出口纺织品和鞋等低成本和低附加值产品,也出口机电、手机和电脑等低成本、高附加值产品。欧洲媒体甚至评论道,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欧洲有可能最终成为全球化的输家。中国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视为挑战或威胁。在这一背景下,欧洲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特别是服务业开放等方面明显加大了对华施压的力度,在科技转让方面也更为谨慎和保守。 在政治方面,欧盟则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批评、指责增多,特别是欧洲议会,虽然它在欧盟外交事务上没有实质性权力,但一些不甘寂寞的欧洲议员每年都爱炮制涉及中国的议案。9月7日,欧洲议会就再次通过了由一名荷兰籍议员提交的关于欧中关系的报告,指责中国的人权问题,要求欧盟“维持对华武器禁运,直到人权有很大改善”等。这一决议自然不会影响欧中关系大局,但却起到了混淆欧洲人视听的不良作用,也损害了中国形象。 在安全层面,欧盟虽然并不存在美国式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也一度几乎作出解除对华售武禁令的决定,但在美国的极力反对下,立场后退,转而以人权为由拒不解禁。2004年,欧美开始关于东亚特别是针对中国的战略对话,两年来,欧盟对中国军事实力增长的看法也开始趋向于美国观点。同时,欧盟在与中国开展合作特别是科技合作时,就会受到更多的掣肘。 分歧不影响合作大局 欧盟对华认识的新变化与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欧盟近年来经济发展迟滞、一体化遭遇重大挫折,这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方面,欧盟更多地将中国视为一个经济和国际影响力上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欧盟由于内部缺乏凝聚力而实力下降,外交上的独立行动能力和自主性也在下降,因而更容易受到美国的影响,武器解禁问题便是一例。 尽管如此,欧中间的分歧和磨擦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因为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超出这些分歧,欧盟的自身发展及其想要解决的一些重大国际问题需要中国的合作;同样,中国的和平发展既需要欧盟的市场和技术,也需要欧盟的帮助来共同维护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及解决双方都面临的一些全球性问题如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 此外,中欧也没有安全上的直接利害冲突,而且,中欧已经形成良好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包括中欧年度峰会等,这对化解分歧、促进相互理解都是有好处的。因此,中欧合作基础是稳固的。只要双方能平等对待,多从对方立场考虑,当前的一些分歧和磨擦将不至于影响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