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曹友琴:医疗制度不能只是拍脑袋的举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15:28 浙江在线

  针对被广泛认为的新三座大山之一的看病难看病贵,最近江苏省要出台一个“有力举措”:对医院实行“单病种限价”,一种疾病的医治,不得超过限定价格。

  如此举措,谁能说不是为百姓着想?谁能说不是急百姓之急的得力举措?百姓焉有不举手欢呼之理?然而,乍一看,高兴;细一想,难行。

  此话怎讲?

  这项举措有着太多的迷雾:同一病种,有人用一般药物就可以治愈,有人需要用价格昂贵的药物方才有效,同一病种是否只能用通用药品?突破限价怎么办?有人住院只要三天就可以出院,有人住六天也不见好,是否患同一种病,需要规定住院时间?住院时间长的患者,突破限价又怎么办?同一病种,有人病轻,有人病重,病重的治疗和用药有可能突破限价,怎么办?同一病种,有的不需要手术,有的必须动手术,动手术突破限价怎么办?由于限价原因,医生不敢用必须用的高价药,就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医疗事故,谁负责?等等,等等。

  人们对于这类看起来严厉的“举措”,实在见识得多多。印象较深的是上个世纪的禁止公款吃喝令,一会儿一个主意,仅是红头文件就有几十个,可就是管不住一张嘴巴。再比如,对于教育乱收费的问题,已经是民怨沸腾,上边也有不少“禁止”举措,可最近媒体透露,民意调查的结果,反响最强烈的依旧是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的排列次序。

  这是为什么?因素可能很多,但其中必有“举措”本身的问题。有的“举措”原本就是应时作秀,好看不中用,一阵风吹过也就过去了;有的“举措”没有可操作性可言,执行起来漏洞百出,只有不了了之;有的根本就不想去认真执行,“禁令”一道又一道,尾巴上加上一条,违反禁令者将“严肃处理”,一看就是虚晃一枪而已,等等。所有这些“举措”大多是有人一拍脑袋就拍出来的,因而缺乏科学性,到头来必然是热闹一番,然后往墙角一扔完事。

  笔者以为,根本的举措应该是源头的治理,同时在源头下边的层层关口,把制度设计得周密、严实,不让每个关口上出现疏漏,使那些关口上的关键人物一生出邪恶的手去捞取不当利益,马上就发出警报声,然后依照操作性极强的处罚细则,严正查处。韩国副总理兼教育人力资源部长官金秉准,一篇论文改个题目发表两次,骗取学术荣誉,很快就被揭露出他的造假行径。就这么一点“小事”,结果是下台了事。谁还敢为非作歹?

  上了岁数的人,大概没有听过“狼来了”故事极少。那是说一个孩子为逗乐才再三喊“狼来了”,结果害了自己。今日某些拍脑袋的“举措”,是一种行政浮躁。如此“举措”必然导致人们不把“举措”当回事,或是跟着喊一气之后,就归于沉寂。这些“举措”,只能伤害政府的形象和对政府的信赖。害莫大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