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荫权:小政府大市场,港府的理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9:53 金羊网-新快报 | |||||||||
曾荫权 一位记者上星期一问我,“十一五”经济高峰会提出的策略性建议是否秉承积极不干预政策。我回答说,“积极不干预政策”是前财政司夏鼎基爵士使用的字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近年喜欢以“大市场、小政府”来形容香港特色的资本主义。
“积极不干预政策”并非一项非黑即白的政策。夏鼎基爵士1980年也提及:“有些人会认为这政策不过是放任主义,说起来好听一点罢了,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政府‘什么都不管’的态度。” 但事实并非如此:“积极不干预”政策基于一个观点,就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政府试图规划私营机构的资源分配,以及阻挠市场力量的运行,政府的行动最终都会徒劳无功,而且更会损害经济增长,对于开放型经济体系就更加如此。”他说:“我是用‘积极’来形容‘不干预’的……这其实是指:当政府遇到要求作出干预的建议时,不会纯粹因为其性质而惯性认为建议不正确……政府会权衡轻重,仔细考虑支持和反对采取干预行动的理据……然后,政府才作出积极的决定,研判利害所在。”尽管,“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得出的结论都是不干预比较有利。” 回想夏鼎基爵士出任财政司时,全球的经济思维深受福利国家与社会主义计划思想影响,凯恩斯经济学者主导着许多国家的公共政策辩论,大政府、福利主义、国有化与政府干预广受认同。 香港(上个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十分波动。1973年的股灾后,本港经济步入衰退。接着,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港元1974年起自由浮动,又触发更强烈反应。在严重的通胀下,经济前景更加不明朗。 夏鼎基爵士认为,香港要应付这些挑战,必须让市场力量自己发挥作用。他当时提出“积极不干预政策”,是要抵挡不断要求政府干预的压力。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内地的快速经济改革,东西欧的经济阻隔结束,全球化年代开始。如今,自由贸易、市场自由化和公开竞争的意识已广为接受,认为是经济成功的处方。 在这个发展历程中,香港有一个共识,就是政府在经济的基本角色,是为市场提供一个有效运作架构,并在市场运作明显失调时采取行动。 但随着香港的经济发展,经济需要转型,政府政策也不能一成不变。例如,政府从80年代初的金融危机汲取教训,建立起完善的货币与银行架构;1987年股灾后,我们改革了证券市场,为此后20年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奠下稳固基础;在1997年之后的金融及经济风暴中,我们进一步开放金融业,开放电讯、信息科技与广播市场;最近几年,我们让地铁及领汇上市;去年,我们修改税制,以利于香港进一步发展成为资产管理中心;现在,我们正研究加强竞争政策架构,并就如何扩大税基咨询公众。这些都是政府不能不承担的责任。 还有,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经贸谈判,也不能留给市场处理。我们积极参与关税及贸易总协议谈判、世贸谈判,捍卫自由贸易,受到其他贸易伙伴敬重。随着我们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发展,我们主动与中央政府商讨如何能加强联系,并在2003年推出CEPA。政府的角色,责无旁贷。 除了响应市场发展外,我们另一经济政策是维持小政府原则。今天,我们以公共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监控政府的规模。这方式已经沿用30多年。夏鼎基爵士在1981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指出:“香港公营部门的相应体积由1975年的16.2%上升至1980年的21.2%……公营部门决不可以无止境地增占社会资源……其直接结果,是削弱市场面对急速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应变能力。” 在这方面,我们现时面对的处境与夏鼎基爵士于1981年所面对的并没太大分别。 多年来,历任财政司以不同的词汇来描述香港的经济状况,反映出政府对本港经济变化和需求的响应。不同的词汇是需要的,也是重要的,因为这样能让市民有效、准确地了解政府政策。 不过,单以一句口号式的用语,不能管窥今日我们经济政策的全豹。如果你仔细研究香港经济政策,你会发现过去50多年来的财政司的经济理念一脉相承之处,在于我们并没有背离行之有效的自由市场经济哲学。 事实上,香港一直以来都是自由巿场的典范。过去12年,香港一直获美国传统基金会和费沙尔学会(FraserInstitute)评定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 1996/97年度,我首次以财政司的身份发表财政预算案时,强调政府对经济所作的努力是“提供基本的法律及规管架构,作为发展自由公平巿场的基础”;“透过奉行小规模政府,以及奉行税率低、稳定而明确的税制,鼓励企业发展”;及“妥善管理公共财政,以满足巿民对现代化的基础建设、更完善的居所及健康护理服务,以及更优良的学校和社会福利的要求”。 去年,我作为行政长官发表首份施政报告时,提到主要的经济策略之一是“在‘大市场、小政府’的原则下,鼓励企业精神和公平竞争”。 香港是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系,这特质迫使我们必须配合全球巿场的力量。《基本法》亦订明,我们需要维持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确保贸易和金融服务的巿场自由。然而,我们虽然肯定巿场竞争的重要性,但并不表示政府可以袖手旁观,处于被动。正如我们在“十一五”高峰会的讨论上找到明显而广泛的共识,就是在面对世界和内地的急速变迁,在采纳有利巿场的方针的同时,必须采取主动,研究如何结合政府与市场力量,为社会整体提供合适的平台,贯彻“大市场、小政府”的理念,缔造最能支持经济发展的环境。 我深信香港巿民会支持这项政策。 言论背景: 香港特首曾荫权上周一表示香港早已不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香港商界和政界纷纷感到愕然及惊讶,担心港府经济政策会作大改变。曾荫权特别发表署名文章,澄清港府一直没有背离自由市场经济哲学,但因应市场全球化的变化,必须采取主动,研究如何“结合政府与市场力量”,以缔造最能支持经济发展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