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徐云鹏:孩子们不会写信是一种文化丢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2:38 红网

  “第二届成都少年儿童书信写作比赛”19日落下帷幕。比赛采取孩子对父母写信的方式,主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收到参赛作品达1万余件。值得关注的是,书信比赛在考验娃们写作功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掌握写信基本格式、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和词汇相当匮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据9月20日《华西都市报》)。

  书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
现,不会写信,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丢失,它说明一些少年儿童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缺乏基本认知,也警示我们应重视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飞鸽传书,鸿雁传情。”古人对神圣爱情的表达都借助书信,从中可见其地位一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朝诗人杜甫的著名诗句,更加形象地表达了书信在人们传统生活中的地位。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一种文体,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自有文字以来,书信便在实用文学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席位,建立了人与人之间以文字沟通的桥梁。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

  书信还是一种礼仪和文化。书信在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等方面都有严格的适用界定,其中更蕴藏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史考,在魏晋就出现了专门记录书信礼仪的文献《书仪》。实践证明,掌握基本的传统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使人们在相互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

  可悲的是,随着科技日渐发达,尤其是E-mail、手机、Oicq的出现让人们的联系愈趋快捷,传统书信的地位显得似乎无足轻重了,人们生活中渐渐消失了书信的影子。如今,不用说少年儿童普遍不会写信,就是在大学生中也不属鲜见。2004年3月18日晚,150余名

清华大学学生听了该校历史系教授彭林老师讲授的中华传统书信礼仪课后,一名中文系女生竟惊呼自己原来一直不会写信(2004年3月21日新华网)。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离“信”越来越远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

  至于社会进步了,传统书信能不能退出历史舞台?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至少注意加强书信写作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断言,在感情表达和交流、母语学习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传统书信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是任何一种现代勾通方式所无法取代的。让孩子们少打点电话,多写几封信,对其成长进步大有裨益。

  也应看到,尽管现在人手工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退一步说,即使电话、电邮可能取代传统书信的地位,然而却无法取代其在文学上价值和文字沟通背后那一种淡淡的余韵,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固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巨大魅力。

  书信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变得多元化了,不再仅仅停留在书信这种传统方式上,但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沟通手段,毕竟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我们在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也应该给“书信”留下一席之地。毕竟,书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一分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