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陈永杰:助学贷款的英国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09:46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

  从各高校开学至今,助学贷款作为扶助贫困生的核心政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所在。无疑,助学贷款应该“易借易还”。那么究竟如何实现呢?这里先以英国为例。英国保守党政府在1989年推出了第一个学生贷款计划。在此之前,英国人上大学不但不用交学费,还可以领取政府派发的一笔相当可观的生活津贴。然而,英国1980年代开始的大学扩招,最终
使财政紧张的政府不得不撤销生活津贴,为了使贫困学生不致失学,撒切尔夫人政府推出了这个贷款计划。

  该学生贷款的最可取之处在于,使用了学生贷款公司而非

商业银行作为放贷机构。学生贷款公司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发放贷款而非其将来的还款能力,确保了该制度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政策目标得以体现,避免了“资本市场失灵”的问题。但英国第一代的学生贷款制度也有相当大的缺陷,体现在其还款方式与一般商业银行的贷款无异,要求学生签下与“房贷”类似的定期定额还款协议,没有考虑学生毕业后的经济情况,没按时偿还贷款随时可能被告上法庭。

  这种还款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吓怕了许多担心还不起贷款的穷学生,使一些贫困生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破坏了教育公平,遭到伦敦经济学院福利经济学教授巴尔(Nicholas Barr)等学者的猛烈抨击。1997年走“第三条路”的新工党上台,布莱尔政府采纳了巴尔等人的一些建议,对该制度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改革,重点改进了其还款方式。现时英国的学生贷款制度不再要求学生签下定期定额还款的协议,改为通过税局以附加税的形式收回货款。亦即当毕业生的收入高过某一个最低还款水平后,税局的电脑会自动按规定标准扣减毕业生收入用以还款,直至欠款还清为止。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收入水平,确保了偿还贷款不影响他们生活上的各种必要开支。毕竟学生贷款的目的是扶贫助学,对于收入偏低、暂时无力还款的毕业生的确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其次,这也确保了有能力偿还贷款的毕业生无法逃避还款的责任。我国

助学贷款最大的问题之一是难以追回贷款,这当然主要是因为毕业生的收入偏低,但也不排除有部分学生故意赖账。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责备学生缺乏诚信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制度本身存在着问题。英国政府用税务系统评核毕业生还款能力,他们的经济状况在税局的电脑前一览无遗,而且还款在工资打入银行账户前直接扣减,赖账完全不可能。最后,对于各种特殊情况该制度也自动网开一面,因为种种不幸或意外而没有收入的毕业生不必担心还款的问题。

  从社会政策的角度看,英国学生贷款的还款安排,切实地消除了贫困生的借贷风险,上大学可以“先读后付”,还款也很省心,在工资中和所得税一并由电脑自动扣减。如果人生中遭逢任何不幸以至无力还债,该制度会自动网开一面。尽管外国经验不能照搬,不过英国的例子或许能够催发我们的思考:如果助学贷款目的在于确保贫困生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学,那么关键是其制度设计必须让贫困生也觉得自己借得起和还得起,否则他们怎么会去申请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